产业园区通过绿环、绿轴、绿面、绿点的规划,利用点、线、面结合并与北侧及西侧的大绿化背景形成很好的联系,形成“一环一通廊、二轴一面、多级节点”的布局格式。
《三亚市高新技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审议通过,并于2013年8月8日在媒体上进行公示。日前,记者了解到,三亚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品和生活产品加工为主,兼容旅游居住与服务、货运集散功能的综合性“绿色”产业园区。
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据了解,规划控制区范围为东至大矛河,南至现新村农家乐边界,西至等高线35米山坡,北至椰纤维厂用地为界,呈狭长的叶状,规划用地面积为362.2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为336.02公顷,水域和其他用地约为26.24公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发展生态工业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品和生活产品加工为主,兼容旅游居住与服务、货运集散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布局
规划指出,此次规划注重开发区环境及周围生态环境的改善,创造一个地绿、天蓝、水清的现代工业生态城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通过绿环、绿轴、绿面、绿点的规划,利用点、线、面结合并与北侧及西侧的大绿化背景形成很好的联系,形成“一环一通廊、二轴一面、多级节点”的布局格式,共筑良好的绿化网络。
绿点:结合各个不同性质的用地布置不同规模大小的绿色节点空间。
线:结合南北向吉阳大道以及东西向东环高速路至亚龙湾的快速路的防护绿轴,加强快速公路及规划道路的专用线的防护绿化建设。同时园区内部环路防护绿化也形成线状绿化。
面:在核心区的北侧,吉阳大道以北,结合铁路高架桥和现有水塘,集中布置了整个地块的主要绿化公园。
“一环”:围绕园区的环行干道,设置的防护绿化带。
“一通廊”:以中心的高速公路(吉阳大道)布置的绿色通廊。
“二轴”:规划区西北临山与东南临河的自然生态轴 。
“一面”:规划核心区北侧的集中绿化面 。
“多级节点”:结合各个不同性质的用地布置不同规模大小的绿点。
园区与区域环境相协调
规划显示,园区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对规划区内的现有项目,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其向新兴工业转变。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生产,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
据了解,规划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开发区独有的特色;园林绿地的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进行,使园林绿地在开发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效益,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体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原则;绿地建设符合多元化要求,以生态型,娱乐参与型,观赏型及防护隔离型等多种型制相结合,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打造成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品和生活产品加工为主,兼容旅游居住与服务、货运集散功能的综合性“绿色”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