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的出现,使原来分散、无绪、难管的化工企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促进了化工产业向基地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短短20年时间,我国化工园区已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化工园区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亮点之一,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园区配套的管理、服务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一、园区现状:喜忧参半布局混乱
在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物流信息传输一体化、公用工程环保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管理服务金融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的建设发展理念引领下,化工园区显示出了集群化发展优势。
根据园区委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381家。
我国产业园区类型及数量统计
超大型和大型园区的数量虽然仅占我国化工园区数量的7.1%,但两者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3万亿元,占化工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6%;中小型化工园区仍在我国占较大比重,其中大多数园区仍处于项目招商和建设阶段。
我国化工产业的特点决定了这些化工园区的布局呈现出如下特点: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化工园区数量众多、布局分散、厂居混杂所产生的安全和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1.缺乏针对全国或区域性的化工园区总体布局规划
各类所谓的“化工园区”层出不穷,各级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随意设立、杂乱布局,从而导致所谓的全国“化工园区”有上千家。
2.缺乏对“化工园区”的界定和管理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委”)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认为只要是有化工企业入驻的工业园区均认为是化工园区,而实际上此类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混乱,甚至将环境敏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布局在一起,安全与环境风险隐患严重。
二、优化布局:加强规划提高门槛
针对当前化工园区布局存在的风险,从国家层面来说,“十三五”时期应从国家级、省级层面上对化工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完善的园区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化工园区布局,规范化工园区的审批、建设与管理。
1.编制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整体布局规划 优化园区布局
结合区域化工产业分布及特点,统筹区域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及化工园区或化工集聚区布局,加快制定科学规划,并使规划具有法律地位。
2.园区规划注意要点
充分考虑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结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搬迁行动计划,推动重大危险源过多、安全距离不足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一次性搬迁到位。
保持园区规划的延续性,避免因城市主管领导发展思路的调整,轻易对园区规划中涉及的位置、功能和区域范围等内容进行变更。
3.加快建立规范化工园区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
建立一套针对化工园区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依此标准制定出相应的化工园区准入条件,以遏制国内化工园区盲目重复发展的势头。
对已经建立的化工园区重新进行综合性评估和审核,从鼓励类、限制类和逐步搬迁类3个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对于鼓励类的要全力支持发展,对于限制类的要严格落实限制发展的要求,对于逐步搬迁类的制定搬迁计划以确保按期搬迁到位。
4.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推动化工园区加快转型升级和布局调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迫切需要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在退城进园、搬迁安置、安全生产体系、环保基础设施、智慧型园区、节能减排和循环化改造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防范风险:完善设施提质升级
从化工园区层面来说,园区必须首先练好内功,通过改造提升园区自身水平造就良好的发展机遇,切实防范各类安全和环境风险。
1.进一步明确化工园区的产业定位
要结合化工园区自身的区域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明确其产业发展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式分布,将产业按集群布局,有重点、有选择地接纳企业投资落户,引进上下游项目,合理构建循环经济的垂直产业链,各产业链之间功能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实现规划环评全覆盖
所有化工园区都要开展规划环评,严格落实好规划环评要求,对环境容量、环保基础设施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3.提高项目入园门槛
建立项目准入管理制度、预评估制度,以及区内企业升级改造和退出机制。
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资源环境容量要求和有利于完善园区产业链,作为项目准入的前置条件。
对符合产业规划、总体规划和规划环评的项目要进一步提高项目入园门槛,更加注重项目的工艺先进性、安全环保可靠性和投入产出效率,提高项目质态。
对区内企业从土地利用率、工艺先进性、安全风险、污染物控制措施、万元产值能耗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督促企业对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产业政策规定的项目开展技术改造,落后工艺或落后产品予以淘汰。
4.完善配套设施
公共配套设施是否完善决定了化工园区能否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园区需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完善安全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园区承载配套能力。
5.把安全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要将安全环保监管作为化工园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建立符合园区实际的安全环保监管体系,切实提升安全环保工作水平。
6.加大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搬迁力度
项目建成后必须确保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内所有居民搬迁到位,最终逐步实现对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区内的居民实现全部搬迁,保障事故状态下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实施封闭管理。
7.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围绕建设综合应急响应中心,强化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精心组织实战化的安全环保综合应急演练,强化智慧型园区建设。
四、园区走向:园区的规范建设及企业转型
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一批规划合理、产业协同、管理规范,对地方经济具有极强带动作用的先进化工园区,对于实现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业紧密衔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提升行业安全环保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依托。
为此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武汉市人民政府合作,定于2016年5月12-13日在武汉市召开“2016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重点围绕化工园区的规范建设与危化品企业搬迁入园、传统石化产业如何通过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跨国化工公司的在华投资战略及如何更好地与中国化工园区共发展等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