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堪称世界经济的血液,关乎产业,关乎民生。近日,相关专家在谈及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走向时,提及了五个需关注的新趋势。
核心观点:
① 美国天然气革命改变世界油气格局
② “超级全球”与“超级地区"能源供应系统兴起
③ 产业链将相互融合
④ 能源“民主化”出现
⑤ 数字技术将深刻改变能源产业
【一】美国天然气革命促进能源结构转变
新的能源供应来源正在带动国际能源谈判中的力量天平出现倾斜,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美国堪比中东地区的页岩油气产能。这一趋势引发了贸易模式的转变,欧佩克等机构正在逐步减弱市场影响力。
在能源消费市场,从现在到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三分之一以上,其中60%的需求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中东地区。而随着中国和印度的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石油贸易的流向正在东移。
以此同时,清洁能源的比例不断上升。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1973和2011全球基础能源供应对比数据,天然气(16% vs.21.3%)和核能(0.9%vs.5.1%)比例大幅上升,石油(46%vs.31.5%)比例大幅下降。根据IEA的预测,化石能源占全球能源结构的比重将从2012年的82%左右下降到2035年的75%左右。
【二】“超级全球”与“超级地区”能源供应系统的兴起
随着许多国家纷纷期望构建区域性的供应弹性,推动能源系统走向“洲际化”的力量正不断加强。例如欧盟投资300亿欧元,建设一个围绕北海的“超级电网”,主要把苏格兰海上的风机、德国的太阳能、比利时以及丹麦的潮汐发电、挪威的水电连成一片,以作为整个欧洲的“蓄电池”,预计将来还可能与北非的太阳能连接起来。此外,欧洲研究者还提出“建设全球绿色超级电网,解决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并向遥远电力用户输电”的构想。
但另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普遍寻求非集中式电网的解决方案,能源供应分散化的情况也已在地方一级有所显现。例如:在德国,超过100万个家庭和小规模的投资者都变成能源生产者, 并形成了100多个“生物能源村”,在竞争性市场中自己供热和电能,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三】为应对能源市场竞争,产业链相互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
为了努力增加收入,与能源相关的增值服务运营商正在向价值链的上游和下游延伸。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商都在探索新的下游承购机会(如压缩天然气汽车),而电信服务商等机构也在大数据需求的吸引下成为了新的市场参与方。例如:ENDESA公司(西班牙电力行业的龙头公司,是欧洲最大的电网企业之一)设想构建多元化组合的业务单元,涵盖能源、电信和新技术部门。在向国外扩展的同时,ENDESA集团开始实施多样化战略,收购了几家水力发电厂、一家北美的主要煤炭生产和经销公司,并建立了ELCOGAS——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煤气化发电设施。于是,这个集团进入了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的领域。
【四】能源消费者互动性的增强与能源“民主化”的出现
提高能源效率意味着消费者必须重视并改变自身使用能源的方式,而这一转变将持续受到技术进步的推动。虽然能源价格仍然是消费者考虑最多的因素,但是如今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他们希望拥有与个人价值一致的、量身定制的产品、服务和体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基于社交网络、节能环保、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根据埃森哲最近的全球能源消费者调查,66%的受访者需要能完全自动管理电能消费的新技术,85%希望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49%表示愿意为可再生能源产品支付更多费用。
在欧洲,家庭能源消费偏向于选择分布式发电和高效新能源服务供应商的趋势。因而大型公共事业企业如果应对不及,就将大大损失发电业务的利润。
【五】数字技术正在改变能源产业
基于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成熟数字技术,领先的能源企业正在通过创新性的战略、产品、流程和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创造新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