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是传统农业大市,人口较多,发展任务重,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们想知道,作为地方政府,如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粮食安全?作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如何避免产业转移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污染转移?
刘继标,1963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大学学历,在职文学硕士,中共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曾任河南省鹤壁市交通局长、党委书记,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河南省驻马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河南省周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周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现任周口市委副书记、市长。
刘继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包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方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动摆脱“速度情结”,积极克服“路径依赖”,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合力聚焦绿色周口,不断实现周口崛起、富民强市、生态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要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把生态环保纳入党政战略决策全局,严格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生态责任意识、生态发展意识和生态政绩意识,把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推动、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大舆论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周口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文明。6000多年前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农在这里播种五谷。在周代以及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古陈国、楚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繁荣昌盛,富甲一方。周口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后发优势,建设中原经济区纲要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周口的区域定位和战略定位就是粮食生产核心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周口着力建设“新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努力提供“安全、生态、健康、绿色、有机”农产品,叫响“生态平原、绿色农产、安全餐桌、主食周口”品牌,制定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总体规划,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国家现代生态农业第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