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起,深圳制定出台了生物、新能源、互联网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今年上半年,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6845亿元,增长17.1%,增速是GDP的1.5倍,成为拉动经济稳步增长的“主力军”。
在这六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启动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完善政策再增动力,将抓紧出台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规划。
今年深圳新兴产业产值或超1.5亿
9月25日,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开幕。开幕前一天,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深圳市3D显示技术研发应用及产业化实施方案》。
依托深圳已有的华大基因、北科生物等站在国际前沿的新兴生物企业,深圳启动国际生物谷规划,计划将国际生物谷打造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基地”。
实际上,自2012年GDP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后,深圳出现了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远快于GDP增长的新势头。生物科技产业正是其中之一。
尽管在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的规模并不“冒尖”,但其发展势头和后劲不容小觑。如在基因领域,深圳国家基因库可溯源生物样本存储量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列,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和分析能力位居全球第一。
“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09年以来深圳生物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过30%,高于GDP增长的两倍以上,产业发展领跑全国。”深圳市副市长唐杰25日表示,当前生物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竞争的焦点,我国也将生物产业列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深圳生物产业发展基础好,优势明显,高端生物医学工程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具有影响力的生物医疗设备产业聚集基地。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334.36亿元,增长14.3%,增速分别超出同期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8个和5.6个百分点,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38.8%。
据税务部门统计,上半年,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不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全口径税收增速是同期深圳全口径税收增速的2.3倍。
深圳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845亿元,增长17%以上,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1.5万亿元。
将推出航空航天、海洋经济等产业规划
深圳“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
深圳市市长许勤表示,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将重点完善创新政策体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以超多维、光启等为代表的研发型企业快速成长,加快重大源头创新成果产业化,加速在3D显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区建设步伐,抓紧出台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规划。
许勤今年1月在深圳市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明确提出“启动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在海洋经济、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抢抓新的机遇”。近日,深圳已在航天航空产业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在9月下旬举办的第二届深圳国际生物科技创新论坛暨展览会上,深圳市政府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期间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两个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推进科普教育,加快成果转化。
许勤在签约仪式上明确表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正在加快制定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
据许勤介绍,目前深圳已经累计建成包括航空航天领域在内的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超过870家,在高性能超级计算、超材料研究、基因测序、干细胞组织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微小卫星研制、北斗卫星导航技术运用等领域都处于前沿水平,一批深圳企业也参与了航天事业,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开展了紧密合作,在科研与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