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县上半年实施产学研项目140个,其中,投入3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78个,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12个,培育科技创新型银牌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20亿元,增速达到11%,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8.8%。
产学研合作项目是海安“科技行”工作推进的核心,也是政府对机关部门考核的重点之一。动力加压力,机关部门带着服务的企业高频率开展产学研活动,与高校以及国际大牌企业攀亲,1至6月,共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1次。亘德科技公司是该县城管局挂钩服务的企业之一,领受任务后,城管局专门成立服务班子,为亘德科技寻找合作方,最终,让亘德科技与韩国Moderntec公司牵手,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及整体解决方案”项目。合作成果很快显现,车载、便携式、交直流及各类充电站配套的充电软硬件等新产品迅速出炉。“有了新产品,城管局又利用自身有利条件,联系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和各地环保部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预计今年,我们公司的新产品可带来两亿元销售额。”亘德科技董事长王华介绍。
让企业产品打响国际市场!在订立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计划时,海安县审计局明确了这样的目标。
南通奥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局服务的企业之一,局长杭亚军领衔的服务团队做了两件事,一是根据公司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确定研发新产品主攻的方向;二是帮助企业牵线搭桥,与江南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合作3个月,一种高强度钛酸钾晶须新产品问世了,这一高端产品应用于航天保温、特种橡胶等行业。产品批量生产后,成为欧美、东南亚市场的抢手货,半年形成外贸销售300万美元,一个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由此走向世界。
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是海安“科技行”考核指标之一。该县紧抓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库,目标全年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80家。东材科技公司是海安县发改委服务的企业之一,也是海安确定的重点培育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之一。“发改委和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联手,促成我们公司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帮助下,东材科技建立两个研发实验室,组建两个研发团队,研发出绝缘树脂和光学薄膜两大类新产品30多个,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件。”东材科技总经理宗跃强介绍。
引导企业建立天使基金是海安今年“科技行”考核中的加分项。该县计划年内建立20个规模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天使基金,并运用天使基金助力产生初创科技型企业20家。目前,全县已有29家企业申请成立天使基金,完成注册9家。美籍华人顾世海是药学和化学专业博士,海安县地震局的服务团队了解到他有回国创业的意愿后,积极通过网上联系,解读海安相关政策。现在,顾世海领衔的由6名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已经在海安实施“自助智能药房项目”,项目获得了海安龙头企业海迅集团建立的海迅天使基金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