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区把园区规划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核心载体,强化了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成果斐然。
新区的园区规划主要是建设国际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这样的高端产业定位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不能做其他相似地区的追随者,而应该追赶者、引领者,为此就要靠改革、靠市场、靠资源、靠合作,走出一条自主创新、资源整合、独辟蹊径、改革引领的新路子,由此避免与其他县区形成单向趋同的同质化发展路径。面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的历史机遇,新区提出了将北戴河新区作为一个大园区,以体制机制的创新,着力建设“北京新城”的构想,即坚持与京津及河北相邻地区错位、互补、融合发展,瞄准高新技术、高端旅游、文化创意、医疗健康等产业主攻方向,主动承接首都教育科研、医疗健康、文体度假等功能和项目,构筑中国北部最绿色蔚蓝生态海湾、国家健康养老示范区、首都滨海商务区、东北亚高端旅游度假区、京津冀高新智慧产业聚集区“一湾四区”园区建设大格局。为此,一系列围绕园区发展的规划、招商、建设等行动频频展开。
建设国家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区,打造首都生态健康城。坚持以颐养、健康、休闲三个小镇建设为载体,参考海南博鳌乐城模式,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开展京秦医保通行通用试点,引进韩、日、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领先医疗、美容机构,推进健康产业与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国际健康城。目前,新区已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中咨海外咨询有限公司两家专业机构联合编制完成了《北戴河新区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发展构想与实施路径》,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特邀国经中心完成了北戴河新区国家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30平方公里核心区的规划设计,并据此形成了大北戴河国际健康城项目的建设方案。国经中心专题研究成果《充分利用现有休疗资源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一文,已刊登在国经中心内刊《要情》2014年第69期上,系统提出了建设北戴河国际健康城的政策建议。
建设高新技术园区,打造首都海岸智慧谷。坚持与京津及河北相邻地区错位发展、互补发展、融合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其在生态、空间、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文创科技两大主导产业,旅游制造、医疗健康、节能环保、海洋科技四大新兴产业,全力构建“2+4”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21世纪京津冀都市圈的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目前,新区正深入推进与北京电子城等知名科技园开发商对接,与向阳集团签订光电园区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主要是建设LED显示屏、IC芯片生产线及研发中心,并配套建设孵化器、导入实验室及研发机构、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在“201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成功签约了中国智库·大学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和电子科技园2个项目,总投资45亿元;同时,加强校地合作,已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产业定位、发展前景光明的科研成果,把新区打造成为人才高地、创业福地、智力集散地。
建设首都海岸中央商务区,打造“首都滨海会客厅”。新区坚持以离区免税政策为突破口,以总部经济为支撑点,规划了35.7平方公里,着力拉开中央商务区框架,主动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金融服务、高端商务、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国际会展论坛中心、滨海休闲商业区、中心水公园、海上新天地,打造独具实力的海岸中央商务区,并为此出台了《北戴河新区总部企业引进规程》,启动占地1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园区建设,以构建总部经济一条龙服务产业链,打造总部经济孵化平台。目前,新区已引进深圳飞扬化工等12家总部企业入驻,至2016年入驻总部企业将达100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
建设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打造“京津后花园”。新区坚持以吸引战略投资者为主攻方向,制定了加快建设高端旅游休闲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以一批全球领先的大型旅游综合体项目为支撑,重点建设有3000个泊位的游艇码头、10个国际休闲浴场、10条特色精品街,开通5条内河观光航线,构建4纵11横滨海旅游路网,将新区打造国际知名滨海旅游度假区。近年来,新区全力推进高端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与中国旅游业第一品牌——华侨城接洽,努力在北戴河新区建设战略性旅游综合体项目。今年8月4日,华侨城集团公司总经理段先念一行对北戴河新区进行考察,并与秦皇岛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北戴河新区建设包括旅游度假、文化娱乐创意等要素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http://www.reportwa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