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看广州惠州如何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6-06 点击:2700
惠州提出实施对口帮扶工程,推动园区联动性发展,而这种帮扶和联动,更多在于将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落地输入,围绕惠州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发挥各自特色及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以产业对接、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去年,惠州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6+N”系列文件,提出到2020年,惠州要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而在这一目标下,由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战略平台构成的“第一圈层”,由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构成的“第二圈层”,由全市多个专业镇和工业集中区形成的“第三圈层”,构成惠州创新驱动的“三大圈层”。
南中国大亚湾畔,港口内外航船如织,石化区里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实验室里关于石化下游新材料的研发正在进行;仲恺高新区内,科创中心不断成长,一个个创新创业项目在这里孵化;惠阳经济开发区里,智能化车间里鲜见工人,一批批电子产品经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而生……
放眼珠三角东岸的惠州,布局在全市7个县(区)的72个产业园区,在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座产业联动、产城融合的桥梁,成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同时,他们作为惠州创新发展的第二、第三圈层,其发展现状、发展理念和思路将成为惠州创新驱动部署能否真正落实在“发展”上的重要内容。
进入“十三五”开局之年,惠州市出台《惠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也正显示,产业园区的转型发展将成为惠州创新发展的抓手,
占据了惠州规上工业产值超过“半壁江山”的产业园区,其能否实现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有效破解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诸多挑战,直接关乎未来惠州经济发展大局。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调查走访了惠州7个县区的重点产业园区,看现状,找短板,寻路径,谋发展。从今天起,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推出“惠州产业园区一线报告”系列报道,以期在规划草案之外,对于惠州产业园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策划:陶然 黄沁 张昕 统筹:曲广宁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2+5+N”格局
规上工业产值占比超六成,筑巢引凤更重质量升级
从上世纪90年代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仲恺诞生,到2015年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4401.7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4%,工业增加值882.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5.5%。
20多年来,围绕“工业立市”、“工业富市”的重大战略举措,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规划为引领,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着产业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筑好金巢,才能引来凤凰。
能够占得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六成以上,得益于各产业园区借力聚集企业、高效发展的平台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化”格局。
当然,惠州产业园区企业的聚集,不单只重数量,更在意的是质量的升级。
以仲恺高新区为例,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辐射带动与电子信息配套的产业链发展,在三星、TCL、LG、科锐、龙旗、信利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吸引了近3000家中外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形成了以LED、移动互联网、平板显示、新能源和云计算、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4+2”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和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两大龙头项目,吸引了75宗相关项目落户,石化上中下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成为石油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临港工业基地。
如今,摊开惠州经济发展的版图,形成了以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惠阳经济开发区、大亚湾石化产业园、惠南高新科技产业园、惠州产业转移园、惠东产业转移园等5个省级园区为第二方阵,以及各县区自行设立工业发展集中区的“2+5+N”多层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创新驱动支撑
政策“用新”推动,企业“换芯”升级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
以创新为引领,作为驱动发展的主体,惠州的企业也用行动验证着这样的道理。
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研发成果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在企业……
这是来自惠州市科技局的一组数据,“5个90%”用生动的实例,展现了创新给惠州带来的发展新动力。创新集中在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基本云集在了各大产业园区里。
仅在仲恺、大亚湾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的4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中,惠州已培育出了1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更是达到了300多家。
一边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引领,另一边,惠州各级政府部门也通过大力提升服务效能和质量方面“下苦功”,用新理念、新政策、新服务推动创新的因子生根发芽。
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制度、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一体化应用系统建设、专设产业园区办事“绿色通道”……
近年来,惠州出台了一系列的提质增效举措,助力企业发展,同时,为帮助广大园区企业“换芯”升级,加快企业技术的升级改造,成为一大突出“抓手”。
根据《惠州市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5—2017年,市、县财政投入总量不少于30亿元(市、县两级财政3年各投入不少于1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并落实技术改造事后奖补政策,支持企业技改。
数据显示,近3年,惠州市扶持企业技改项目465个,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41.2亿元,带动企业投入76亿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约490亿元、利润约40.67亿元、创税约16.33亿元。
园区发展痛点
产业效益整体偏低,粗犷发展难以为继
力争到2017年,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产值超8000亿元,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0亿元……
这是惠州对于产业园区发展制定的目标,而按照《惠州市产业园区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2020年)》(草案),将着力构建“一基地、双平台、多节点”的创新驱动支撑格局,即加快推进潼湖生态智慧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基地的建设,以及前述“2+5+N”的多层次产业园区发展格局。
然而,除却正在建设中的“1”和已初步成型的“2+5”之外,剩下的“N”(多节点),则大多数属自发形成,这些产业园区大多布局分散、各自为政,规模小、产业分工不明显,同质化严重。
规划草案也表示,目前惠州全市69个乡镇(街),拥有58个工业集中区,重复建设、环境保护压力等问题突出,且产业层次不高,集约发展水平较低。
同时,在省级以下园区中,很多由于配套资金及招商引资不到位,园区开发多年发展缓慢,普遍存在“有名无实”、“有园无业”、“有业无链”的发展困境。
除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外,其他园区多以服装制鞋、灯饰、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科技含量普遍不高。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除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外,惠州其他园区土地亩产效益较为低下,2014年,全市园区平均投资强度180万元/亩,产出率仅为185万元/亩;即使是亩产率高的“两大平台”,也面临着园区地价逐步走高、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园区承载力和产业环节的“空间解构”均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惠州产业园区曾经较为粗犷的发展模式已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
如何有效破题
寻找创新发展路径,推动园区联动发展
一头是“2”面临的“缺地”困境,一头是“5”的低亩产率,还有一头是“N”的无序低效,调查显示,“2+5+N”架构下的惠州产业园区各有各的烦恼。
而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事关惠州未来城市工业经济能否科学健康发展。南方日报的调查显示,目前惠州各县区正对产业园发展进行重新思考和审视,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成为其中明显的主题。
在仲恺惠南产业园,土地资源紧缺倒逼产业园以科技含量高、产值高、占地面积和资源消耗相对较小的创兴型企业为主要发展对象,并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
而大亚湾则加速全球招商,将有限资源留给更多优质项目,并谋求优化产业链,做足精细化工拥抱电子化工蓝海,和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
惠城则提出全面对标学习深圳,尤其瞄准与福田区在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创新经验、改革思路等方面的对接,着重培育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及电子商务业,打造“立起来的园区”。
而博罗则在加快东部与西部产业园的协调、产业集聚发展……
正如规划草案指出,惠州将实施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工程,推动园区内涵式发展。包括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产业集聚;鼓励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技术、产品、营销模式,实现发展升级;选择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新团队好、创新领域新的相关企业,成建制引入园区,集群发展。
而针对园区“有业无链”的发展困境,惠州正围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产业链招商目录招商,形成石油化工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比较健全的产业链;而企业集群化生产有利于吸引上下游企业入园,带动产业链发展,把大项目变成大产业。
针对“两大平台”的“缺地”困境,惠州提出实施对口帮扶工程,推动园区联动性发展,而这种帮扶和联动,更多在于将好经验、好做法进行落地输入,围绕惠州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发挥各自特色及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以产业对接、合作为切入点,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
上一篇:
兴业县饲料加工企业产销各类饲料实现产值30多亿元
下一篇:
深港双方将共建“两平台一园区”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