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随着与北京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河北张家口这座中国北方城市旋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与此同时,国务院还正式批复同意此前拟定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明确提出在张家口建立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建成一批光热发电项目,到2020年实现1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到2030年实现6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此举也引发了包括中海阳在内的全国光热企业的广泛关注。
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总面积3.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3万,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示范区规划范围以张家口全境为核心区域,辐射京津冀及其他周边地区。规划期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该《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0年达到30%,2030年达到50%。
其中,值得光热发电行业关注的是,该《规划》对太阳能光热发电也给予了较高的发展规划目标,提出到2020年在该地区实现1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到2030年实现6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规划明确,要充分发挥坝上地区面积广袤、太阳能资源富集优势,利用荒山、荒坡推进一批大型地面电站建设。在坝上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重点推进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中海阳相关负责人认为,对光热发电企业来说,该规划的发布以及近期国家能源局领导实地考察青海等光热电站项目并发表重要讲话,都将对光热发电行业产生积极利好;更重要的是,张家口示范区的建设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加速推进产业的整合和融合。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无论是在光热电站的投融资、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还是在技术保障和电站运营等方面,都已具备了融合的基础和前提,也只有把各种资源融合好、整合好,才有可能最终做大做强。
据了解,一直致力于推动光热产业融合的中海阳自2011年进行产业布局至今,中海阳已在成都双流建成占地240亩的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生产基地,拥有亚洲唯一一条柔性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自动化生产线,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是中国首家一次性通过德国宇航局(DLR)和西班牙CSPS认证的太阳能公司。作为太阳能光热电站系统集成商,中海阳在镜场产品海内外销售的同时,参与国家级863太阳能槽式集热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天津大学“聚焦太阳能分布式复合供能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等。为推动产业融合,中海阳还有相关协会共同探讨光热电站建设众筹模式等。
事实上,该示范区规划也的确有推动产业融合的考虑。其中在政策支持层面,规划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推广应用、区域配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新体制。对中海阳等企业来说,这显然是乐观其成的。
更重要的是,该示范区规划还要试点光热发电和储能价格,逐步形成光热发电和储能价格体系,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存储及应用的优惠电价政策。而且,除了该示范区规划中提到了光热电价政策之外,近期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也特别强调,要加快与价格司的沟通,尽快出台光热电价方案。其实,中海阳等企业负责人此前也多次呼吁国家尽快出台光热电价问题,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国家已对此进行了积极回应,使整个光热业界的信心被大大提振,并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