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湖南长沙橘子洲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马六甲的郑和雕像、美国的马丁·路德·金雕像……无不闪烁着惠安雕刻艺术的光辉。日前,世界手工艺理事会(WCC)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惠安县“世界石雕之都”考评。这是继获得“中国石雕之都”、“中国民间雕刻艺术(雕刻)之乡”、 “中国雕刻艺术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后,惠安县获得的又一张亮丽的城市文化名片。
2011年,惠安县委、县政府指派分管领导赴北京,向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提出帮助申报“世界石雕之都”的请求,2014年年初,县政府向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提出书面申请,正式启动申创工作,并于当年7月份接受国际专家第一次考评。日前,又顺利通过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的终评。这得益于惠安深厚的文化底蕴、石雕技艺以及石雕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惠安按照传承与创新互促、产业与文化互动的原则,加快推动石雕产业转型提升,全力打造“世界石雕之都”,让惠安石雕这个绵延千年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统筹规划 引导产业转型提升
2011年起,围绕申创“世界石雕之都”这一目标,惠安县着手开展申创筹备工作。其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成立石雕石材行业转型提升工作指挥部,统筹谋划石雕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引导产业转型提升。
在规划提升方面,制定实施石雕石材行业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具体发展路线图,并确定到2020年全县雕艺产业产值超过2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的目标,为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规范管理方面,牵头制定全国首个石雕刻品加工技术地方标准,并出台石雕行业准入条件和规范管理意见等文件,逐渐淘汰规模小、效益低、污染高的石雕企业,进一步引导企业规范化发展。在政策扶持方面,制定出台促进石雕石材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在项目用地、财税金融、品牌创建、企业上市、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奖励和扶持,2013年以来已兑现扶持资金500多万元。
此外,惠安县还成立石木玉雕作品版权登记服务中心,制定实施石、木、玉雕作品版权保护方案,截至目前,累计有1314件作品获得版权登记,有效保护了雕艺企业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及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