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津滨海高新区在海泰大厦召开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自今年2月“自创区”挂牌以来,高新区已编制完成了“一区五园”《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布局规划》三个规划,并正式明确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自创区建设取得突破
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对自创区“6+4”政策的宣传推广上,高新区已有超过200家企业享受到了“6”项政策的支持,而在示范区范围内推广的“4”项政策也于今年6月经国家相关部委正式发文施行。目前,已有2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到了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政策,涉及税款近500万元。
近几个月,高新区已在编制规划做好自创区顶层设计、加快推动政策落实和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做好产业示范、做好创新创业示范、做好联动发展示范六大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实行了投资项目全程帮办专员服务制、纳税服务升级十条措施。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高新区建立了土地集约利用动态长效机制,出台了“绿色施工”十个100%,严格落实入区项目趋零排放制度,并探索通过引入第三方试行环境监理制度。同时,高新区制度创新的标志性成果——“创新创业通票”也正逐步释放影响力,全面支持创新创业。
此外,高新区还针对于联动发展示范问题,重点围绕政策共享、高企认定服务、推行创新创业通票等多个方面,联合北辰、武清、南开三个科技园,打破地域和空间限制,促进区内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着力打造四大高端产业集群
会上,高新区明确了要打造以“中国制造2025”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为核心的产业创新驱动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依托严格的评估审核机制,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集合,聚拢如波士顿电池项目等在产业链中最具科技含量与市场价值的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据保守估计,几年后,高新区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项上,就可实现700亿元的年产值。
今年,高新区通过重点瞄准杀手锏项目,已系统构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四大高端产业集群。重点创新了“平台+基金”的模式,以“远程医疗协会+磐霖基金”为突破点构建大健康产业,以“视觉工业大道+卡氏基金”为关键点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加快搭建德国中小企业创新中心,中日、中韩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产业创新交流对接平台。并且相继启动了iV创新空间建设、创意魔法空间等在内的27个众创空间。此外,还成立组建了“新三板同盟会”与“百家机构金融服务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订制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高新区,我们鼓励的不是‘靠着运气一夜暴富’的‘发财梦’,而是‘用科技和创意让世界更美好’的‘创业梦’。”他表示,作为创新创业的服务者,政府必须给出支撑,弥补市场机制不足,让市场资源有的放矢,通过围绕创新链、整合资源链、配置政策链、打造产业链,构建系统化、生态化的升级版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经验与天津模式,为自创区建设提供新的制度创新与政策突破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