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聚焦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通过对其现状深入剖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发展对策。研究发现,哈尔滨虽具备丰富的冰雪资源与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在产业结构、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不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等对策,有望推动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1.1 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纬度偏高,冬季漫长且寒冷,平均气温常年徘徊在-15℃至-30℃之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地区降雪量大,年平均降雪量可达180 毫米,且雪质优良,雪期长达5 个月,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极为丰富且优质的自然资源。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哈尔滨近年来持续发力,成果显著。以亚布力滑雪场为例,其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滑雪胜地,雪道系统集初、中、高级于一体,总长度30 公里,最大垂直落差912 米,其中高山滑雪道为亚洲最长,还配备5 公里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雪场拥有11 条索道,配套设施齐全,含雪具租赁店、滑雪学校、餐饮购物及救护站等。这里曾举办第三届亚冬会全部雪上项目和第24 届大冬会部分雪上项目,是国家级滑雪训练基地,年滑雪季近150 天,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
在冰上运动设施方面,哈尔滨冰上运动中心持续升级。2021年完成改扩建的哈尔滨冰球馆,拥有4 块1800 平方米国际标准冰面,满足KHL(大陆冰球联盟)和NHL(国家冰球联盟)对抗比赛的场地标准,可承办冰球、冰壶等四项赛事,且配备洲际赛事功能设施。作为东北三省最大冰壶综合体的哈尔滨市奥禹冰壶运动中心,占地20000 平方米,内设两个场馆7 条国际标准赛道,多次承办国内外大型冰壶赛事。
1.2 市场概况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的客源市场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国内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消费群体。在国际市场上,哈尔滨凭借其独特的冰雪魅力,吸引了众多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地区的游客。据旅游部门统计,在2023 年的冰雪旅游季,来自俄罗斯的游客数量达到20 万人次,日本游客15 万人次,韩国游客12万人次,欧美游客8 万人次。游客的消费特点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门票、住宿、餐饮等基本消费外,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游客体验需求的提升,对冰雪运动装备租赁、特色冰雪体验项目等消费需求逐渐增长。以冰雪运动装备租赁为例,2023 年的租赁收入同比增长了25%,达到500 万元。特色冰雪体验项目如雪地摩托、冰上自驾等,也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2023 年参与此类项目的游客数量达到30 万人次,相关收入为800 万元。近年来,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统计数据显示,在2023 年的冰雪旅游季,接待游客数量达到1500 万人次,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了15%;旅游收入达到120 亿元,同比增长18%,且这种增长态势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1.3 产品与活动
哈尔滨拥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旅游产品及活动,已然成为冰雪旅游的胜地。哈尔滨冰雪节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以冰雪活动为主题的国际性节日,自1985 年创办至今,历经39 年的发展,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城市名片。每年冰雪节期间,吸引全球游客超800 万人次,其中冰雪大世界尤为著名,以壮观的冰雕艺术闻名。此地每年变换不同主题,使用18 万立方米冰料,覆盖60万平方米,融合艺术与科技,创作出精美冰雕,深受游客喜爱。2023 年,冰雪大世界接待了300 万游客,门票收入高达1.2 亿。此外,国际滑雪节也是哈尔滨冰雪旅游的重头戏,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滑雪爱好者前来参与。在2023 年的国际滑雪节期间,共举办了10 场专业滑雪赛事以及20 场大众滑雪活动,吸引了来自20 个国家和地区的300 名专业选手以及5000 名滑雪爱好者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哈尔滨在国际滑雪领域的知名度。
1.4 政策支持与规划
哈尔滨市政府高度重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投入方面,2023 年市政府专门设立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 亿元,用于支持冰雪体育设施建设、旅游项目开发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例如,新建或改造的滑雪场、冰上运动场馆等可获得最高1000 万元的资金补助。市政府已将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纳入城市发展蓝图,计划在5 年内将哈尔滨塑造成世界级的冰雪旅游胜地。为此,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到2028 年,冰雪旅游接待人数达30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超300 亿元。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创新,对开发新型冰雪旅游产品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向高端、多元化转型升级。

二、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
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目前,产业仍以传统的冰雪观光和简单的冰雪运动体验为主,高端冰雪运动赛事、冰雪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新颖独特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2 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
随着国内冰雪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地纷纷加大对冰雪旅游产业的投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哈尔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品牌建设方面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与国际知名冰雪旅游目的地相比,哈尔滨在品牌推广、品牌形象塑造以及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存在差距。
2.3 人才与技术
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高度依赖于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撑,诸如冰雪运动教练、旅游管理精英及市场营销专家等。然而,哈尔滨当前正面临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困境,其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难以匹配产业迅速扩张的步伐。与此同时,在冰雪运动技术革新与冰雪设施建设技术层面,相较于国际顶尖水平,哈尔滨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强化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双重能力,以推动行业技术的持续进步。
2.4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冰雪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项目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例如,滑雪场建设可能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策略实施方面,虽然哈尔滨市政府已提出相关理念,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可持续发展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作者:李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