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1-22  点击:968
本文立足辽宁省实际,阐述了辽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本文立足辽宁省实际,阐述了辽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发展环境,分析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


一、辽宁省畜牧业基本现状

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畜牧业在辽宁省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辽宁省养殖户总数为112万户,畜禽存栏总数为9.97亿头只,其中猪存栏数为1414.6万头,牛存栏数为294.6万头,羊存栏数为787.8万只,家禽存栏数为97253.5万只。从畜禽存栏总数来看,辽宁省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户数量也较多。从畜牧业的生产结构来看,猪肉、牛肉和鸡肉是辽宁省畜牧业的主要产业,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54.4%、7.2%和34.1%。其中,猪肉和鸡肉产业是辽宁省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合计占肉类总产量的近88.5%,也是辽宁省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另外,奶牛养殖、羊肉产业和鸭肉产业等也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从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辽宁省畜牧业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推进畜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广智能化养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力和物力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畜禽疾病发生率。同时,辽宁省也加强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推动畜牧业向品牌化方向发展。


二、辽宁省数字畜牧业发展现状

数字化是辽宁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数字化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辽宁省已经初步建立了数字化养殖的技术平台和管理系统。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实现了畜禽养殖的实时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功能。辽宁省还通过建设“数字化养殖示范场”“数字化养殖服务平台”等项目,推广数字化养殖技术,帮助养殖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近年来,辽宁省采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打造畜禽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高产品营销效率。同时,辽宁省还大力推广“数字化畜牧品牌”,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形象。辽宁省也在不断加强对畜禽养殖企业的监管,实行“一企一档”管理模式,建立了畜禽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和信息公示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养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此外,为促进数字畜牧业的发展,辽宁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设立了数字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数字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对从事数字化养殖的企业,给予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数字畜牧业与科技、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对接,通过提供技术支持、融资服务、保险保障等方式,推动数字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辽宁省数字畜牧业发展环境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辽宁省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758亿元,其中养殖业产值占比高达95.5%。这意味着辽宁省数字畜牧业发展所依托的庞大市场需求是有保障的。政策环境为数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2020年,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数字乡村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要推进数字畜牧业发展。2022年,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辽宁省“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养殖、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建设。技术环境为数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畜牧业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逐渐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在辽宁省,一些数字化养殖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传感器、视频监控、智能喂养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品质等。市场环境为数字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商机。据悉,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辽宁省的高端畜牧品种需求越来越大。数字畜牧业能够提高养殖效率、保证产品品质、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研究


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清晰

1.顶层设计不清晰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缺乏协调。数字化转型需要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源,而由于缺乏清晰的顶层设计,导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模式不明确,存在信息不对称、合作难度大、协同效率低等问题。这不仅制约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还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2.顶层设计不清晰导致政策衔接不畅。数字化转型需要政策支持,当前辽宁省的数字畜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衔接不畅的情况普遍存在。例如,畜牧业信息化政策和数字化转型政策之间缺乏衔接,畜牧业信息化的补贴和数字化转型的扶持政策重叠,导致企业难以判断应该如何申请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风险。

3.顶层设计不清晰导致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不明确。数字化转型需要明确的转型目标和重点,由于顶层设计不清晰,导致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不明确,缺乏明确的转型目标。这不仅导致了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滞后,还可能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了数字化转型的效益。


二、基础体系和标准不完善

基础体系不完善是数字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数字化发展中,基础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但在辽宁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中,基础体系仍不够健全。例如,农业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数据标准化和统一性方面也存在问题,数据规范不统一,数据来源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数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和有效管理,使数字化发展无法全面推进。标准不完善也是数字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标准是保障数字化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而在辽宁省畜牧业数字化发展中,标准制定还存在不足。例如,缺乏针对数字化发展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规范和不一致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行业管理的标准也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制约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例如,数字畜牧业信息化平台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障。另外,标准的缺失和不统一也导致了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区域和企业之间的应用和交流不便,影响了数字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三、数字畜牧业产业人才匮乏

数字畜牧业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例如畜禽繁殖、疾病预防控制、养殖环境控制等,同时还需要具备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辽宁省数字畜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技能层次参差不齐,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据统计,辽宁省畜牧业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比例不到5%,低技能人才占比超过50%。这使得辽宁省数字畜牧业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也制约了数字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畜牧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转岗意愿强,这也加剧了数字畜牧业人才匮乏的问题。由于数字畜牧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相对较新,对畜牧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目前辽宁省畜牧业从业人员普遍对数字畜牧业缺乏了解,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也缺乏实践经验,这限制了数字畜牧业的发展。


四、数字畜牧业产业融资困难

辽宁省畜牧业企业规模较小,且大多数为家庭农场或小规模养殖场,融资渠道有限。此外,银行贷款审批流程繁琐,利率较高,对于畜牧业企业来说难以承受。另外,数字化畜牧业属于新兴行业,风险较大,投资人对其认知度不高,也容易造成融资难。辽宁省畜牧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存在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和银行贷款的申请。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也是影响数字畜牧业融资的因素之一。虽然政府对数字化畜牧业的发展给一定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但执行力度和效果并不够明显。(作者:马亮亮)



上一篇: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发展途径
下一篇:辽宁省畜牧业全链条产业数字化发展对策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