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如何提升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特点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1-17  点击:686
本文在从省、市两个层面梳理了东北地区三省一自治区,共39个市/行政公署的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及相应的支持措施。针对未来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本文梳理东北部地区三省一自治区共39个市/行政公署层面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特点。一是均明确了自身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链,且明晰了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如黑龙江省确定了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且分别采取了优化提升、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区别性发展策略。二是依据自身优势进行了产业区分,并制定了部分单一产业规划,其中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还针对基础较好、具有资源优势、有未来发展前景的部分产业制定了单一产业发展规划。三是均实施了“链长制”方案,并均由省级领导亲自担任各链链长,统筹协调各产业链发展。四是对具体产业规划的时间设定较为合理,规划时间跨度基本处于2-5年,一些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如辽宁省的数字经济产业,时间跨度和目标设定均较为合理。

如何提升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特点


       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特点


市/行政公署层面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政策特点。一是均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了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并布局了一定数量的未来产业。二是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方案的一般为省会城市或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其余城市虽有提及采取“链长制”,但未有相应方案出台。三是处于同一区域或省份范围内的地级市/行政公署,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较为雷同。四是产业链范围的界定较为模糊,部分地级市/行政公署划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不聚焦。


单一产业层面相关政策特点。一是均制定了部分产业的单一发展规划,除辽宁省外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单一产业规划均涉及了一、二、三产业。二是单一产业规划的内容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落实单位更加具体,相关支持政策更具可操作性。三是部分地级市/行政公署依据上级政策指引,制定了本地区的单一产业规划,如鹤岗市、七台河市、长春市、通化市、通辽市等。


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支持政策特点。一是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较为全面和具体,涉及人才、科技创新、财政税收、金融、营商环境、物流等领域。二是各省/自治区出台的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支持政策中部分针对性较强,如科技创新着重在研发平台、创新基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设备购置等方面;部分政策涉及面较广,如营商环境的优化,涉及地区各部分、生产各环节。三是各省/自治区出台的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支持政策时效性较强,且政策执行力度强、惠及度广。


针对未来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建议避免区域内部产业重复建设,加强区域外部联动合作;针对性培育产业链环节企业,构建产业链发展生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各类资源要素;集中优势“补短板”,精耕细作“锻长板”;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实施产业环保发展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化升级。


提升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建议


东北是中国北方仓廪,是共和国工业摇篮。东北振兴战略启动实施至今已十八年,虽然成绩显著,但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视察东北,赋予东北“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职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东北地区需确立新方位,加速开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本文在从省、市两个层面梳理了东北地区三省一自治区,共39个市/行政公署的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及相应的支持措施。针对未来东北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避免区域内部产业重复建设,加强区域外部联动合作。一是加强产业政策统筹的体制建设。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要求,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东北部地区各省/自治区以及各市/行政公署应以自身产业相对比较优势和要素资源禀赋为考量,合理分工,优化发展,避免产业投资遍地开花。二是突出省一级产业总体布局观念。建立省级层面产业扶持白名单,调整优化东北地区市一级层面专项资金结构,让国家、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跟着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和白名单走。三是完善跨区域产业合作与协调发展机制。协调东三省及内蒙古东五盟之间利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领域合作,分享产业发展经验,充分尊重区域协调发展规律,推动形成区域内产业集群、区域间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第二,针对性培育产业链环节企业,构建产业链发展生态。一是大力培育具有市场或技术主导能力的“链主”企业。依据现有产业规划,支持各产业链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做优做强,支持以创新联合体形式承担科技攻关项目,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联合体集聚。二是加大专业领域“隐形冠军”培育力度。鼓励企业长期专注于产业链供应链的细分环节,增强关键环节、重要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力。三是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政策支持,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四是促进各环节企业互融补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互融补强,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围绕产业“从弱到强”(强链)、“从缺到全”(补链)、“从单到多”(延链)需求,推动“链式创新”,构建产业链发展生态。


第三,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各类资源要素。一是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系统梳理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一批领域相近、功能互补的平台载体,统筹各类资源要素,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二是打造特色园区载体。鼓励有条件的市/行政公署制定针对某个特定产业或产业载体的专项支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支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打造一批产业识别度高、专业性强、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园区,串联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人才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吸引全球优势创新资源。


第四,集中优势“补短板”,精耕细作“锻长板”。一是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短板和薄弱环节,形成“补短板”清单,集中优势资源到各细分领域。二是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集中提高核心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的自给率,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三是围绕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综合运用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围绕各产业领域、细分行业的关键环节、缺失环节,形成精准招商目标企业名单。四是重点引进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优势企业,发展前景好、牵引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和好项目。


第五,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是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支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企业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形式向制造环节延伸。二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服务业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第六,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一是支持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联合投资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及商业银行开展投贷联动服务,大力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到产业链服务中。二是加大省级创新创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等各类基金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的直投力度,建立科创基金、产业基金协同机制。三是完善创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服务体系,建立早、中期创投和重大产业项目让利机制及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对接平台。四是健全金融服务中心服务机制,引导各类银行加大对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不同种类无形资产的打包组合。


第七,实施产业环保发展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化升级。一是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财税金融政策,补偿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的额外成本。二是完善绿色生产各行业标准及产品标准,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给予准入优势,建立企业绿色生产评级机制,对环保管控进行精细化管理,根据不同级别赋予不同权益。三是配套绿色生产资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作者:何晖  原宗琳  高琦  刘帷韬)





上一篇:东北部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的政策实施现状
下一篇:陇县奶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