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深厚的通州文化资源应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价值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0-26 点击:1848
随着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通州的建设提速,北京市近日正式启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的全球招标,在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深厚的通州文化资源应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价值,对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通州的建设提速,北京市近日正式启动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的全球招标,在副中心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深厚的通州文化资源应在保护传承中实现更大价值,对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在北京 3000 多年的建城史、 800 多年建都史的历史长河中,通州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独特,历史上为京东交通要道和漕运、仓储重地,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
通州依运河而生,最具代表性的是运河文化,通州八景——“古塔凌云、长桥映月、二水汇流、波分风沼、万州骈集、柳荫龙舟、平野古风、高台丛树”,都与运河息息相关。此外,漕运文化、皇家文化、饮食文化等也各有特色。
理想与现实
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从规划引导、体系建设、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州文化产业近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以艺术品创作交易、出版发行、动漫网游、原创音乐、影视节目制作为主导的文化产业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增强。截至 2015年 11 月, 通州共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 84 家,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 2 万人。文化创意企业总收入近 100 亿元,与 2014 年同期相比增长 13.7%。
目前,通州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旅游区、运河生态文化区等多个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梨园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区等多点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原创艺术为主导的产业已初具规模。文化旅游区正规划建设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将成为北京新的时尚旅游目的地。此外,通州明确了在台湖建设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的规划发展思路,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主体已封顶。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通州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完善。通州基本实现了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现有集文化馆和图书馆于一体的区级文化中心,是目前全市各区综合文化中心中面积较大,功能较完善的区域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截至 2015 年,全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达标率为 74.8%。通州高度重视流动性公共文化服务,大力推行“周末场演出”、“我的舞台”、“惠民演出季”等活动。全区共 30 余家民办博物馆、艺术馆、村史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学习知识、受教育的场所。
虽然近年来通州比较重视文化发展,但是对于运河文化、古镇、民俗等历史文化资源缺乏全方位统筹、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尚未发挥更大的集聚效应。一方面,通州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取得较快发展,但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无论是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还是在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都不高,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虽集聚了很好的资源,如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聚集了一大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名人和艺术家,但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
另一方面,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对通州区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比,通州目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亟需加强,主要表现在 :需要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综合博物馆、剧院、美术馆等文化设施 ;乡镇、街道文化中心的建设标准要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等。
如何传承
城市文化的延续与传承,需要从城市实体空间和城市文化的整体性上进行规划设计,其对象既包括传统的实体要素与空间形态,而且还包括无形的城市社会文化空间中的积极因素。北京在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城市文化的完整传承,既要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整体关联性,又要注重发挥文化的影响力。
通州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具有丰富的水系,包括具有漫长历史的运河,以及流经通州的其他水系。要突出通州多水的特征,整体打造水系网络,形成水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紧密空间联系。既要考虑河流的可视性,从视觉感受和传达的角度考虑建构河流的视觉形象 ;又要将水系网络打造与水系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艺术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要加强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加大对文庙、佑胜教寺、紫清宫及燃灯佛舍利塔(简称“三庙一塔”)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通州运河文化景区的规划建设。此外,水系网络的打造,要强调与环境的共生、协同,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的整体有机性。
城市风貌从表面上看是城市的形象与空间概念,从深层次而言,关系到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遗存是先辈文化创造的结晶,建筑是固化了的文化,是文化特色和发展阶段的里程碑。规划建设城市副心,要花大气力保护古建筑和其他文化遗产,突出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尤其是历史上形成的城市特色,挖掘城市特色价值,避免造成“建设性破坏”。需要注意的是,在特色塑造的过程中,要关注城市特色发展变化
的趋势,体现城市空间特色的可变性。
例如,通州文化承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通州、张家湾、 县三座古城历史风貌进行全面保护和部分修缮,其中,需要整体或部分复原 县古城的“四台八庙七十二眼井”。在古城历史风貌的营造中,需同步收集史志、通州志、外国使节记录、文人墨客的故事等历史元素,将历史元素充分融入城市建设。
改造提升现有文化场所,给历史文化普及、文化传播、市民文化生活提供好的载体和舞台,有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文化传承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通州近年来比较重视文化场所的改造提升,通州博物馆经过两年修缮后于 2016 年 4 月重新对外开放,“运河源流图”、漕运底账、漕运密符扇等重要文物首次对外展出。“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奥体公园”和“古运河游泳场”也已落成。但是总体来说,现有文化场所从规模和品质方面,还需要做大的改善。
例如,通州各类博物馆数量众多,但是多数博物馆设施条件和馆藏品水平都很一般,影响力有限。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要求相适应,通州需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全面推进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在改造提升现有文化场所基础上,需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场所,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重点开展区文化中心二期工程、运河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人文化宫、传媒大厦等功能性文化设施建设。着眼于打造台湖北京文化演艺中心区,建立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文化载体。
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有助于文化推广,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成功的现代节庆活动是城市的一张“金名片”,为城市文化的展示、融合与创新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通州要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同时也要成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因此,要特别注重品牌文化活动的打造与文化营销。一方面,要注重对文化庙会、花灯节等通州地方民俗节日的挖掘和重新策划,为地方民俗节日这一活态文化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让更多人参与地方民俗节日进行互动。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宋庄艺术节、书香通州等品牌文化活动,切实提高通州的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打造城市文化的“金名片”。
在强调文化传承的同时,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应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加强规划、策划,推动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文化资源布局上,要继续以文化旅游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运河生态文化区等产业集聚区为重点,完善集聚区的软硬件环境,吸引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以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完成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全产业链规划方案的研究及编制,促进文化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产品研发、商业购物等多种产业形态的融合发展。此外,要重点提升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台湖文化演艺产业发展水平。
首都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国际大都市。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需要将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空间当中去,实现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的有机衔接,使城市更有底蕴,更有风格,更有首都的特质和性格。通州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规划建设中必须坚持城市文化传承,大力弘扬地域文化,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建设。
上一篇:
大理加快布局“一核四区” 全面实施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下一篇:
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五大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