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与百度公司建立战略合作的美国Uber在中国出租车市场步伐的加快,中国的竞争对手阿里巴巴与腾讯公司的滴滴快的公司也不断在出租车市场上动作频频。同时,大大小小的相关公司也纷纷加入战局,抢夺诸如专车、快车、拼车、顺风车等等这些新兴的市场。

但是,一些地方主管部门的态度让这些出租车软件公司在市场拓展上遭遇到了巨大的障碍。广州、成都、郑州、北京,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了专项整治行动。
另外,一些地方的出租车司机也对专车业务的公司实施抗议活动,专车类业务遭遇到阻力越来越大。
从形式上来看,主管部门整治的是一些私人非法租车营运。因为,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没有经过审核的个人是不能从事经营相关的出租市场业务的。
而从一些专车软件公司提供的信息来看,这种个人司机从事出租业务的项目,确实存在着不少安全信息上的隐患。比如,这些个人司机的品行如何?行驶记录的安全性?交通事故发生的频次?违章行驶的次数?驾驶技能的熟练与否?这些信息都很难通过这些软件公司简单的注册获得。这也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软件打车的时候,容易受到安全上的危害。
目前这种专车类的服务推广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优惠补贴来吸引客户,假如在同等条件下,相信消费者还是更愿意使用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提供的出租车。
然而,这种不安全的信息隐患,并不足以成为要封杀这些业务的理由。因为,这些所谓的安全信息,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机制或者制度规范,来要求打车软件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
同时,关于私人汽车车主提供出租业务,涉嫌违法经营,也可以通过修改相关的制度来做出改变。毕竟,私人提供出租业务,不仅仅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
显然,打车软件遭到目前的困境,其实最大的动因是出租车市场的蛋糕被重新进行了瓜分。传统的既得利益者自然不希望这块蛋糕被新的外来者所摊薄。
目前的出租车市场,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出租车公司为主。这些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是被主管部门赋予了市场准入权利,从而获得了市场垄断的利益。
不过,垄断的市场使得市场缺乏竞争,打车难自然成为出租车市场的主要问题之一。
诸如出租车市场的搅局者,滴滴快的、或者Uber,他们提供的专车服务项目,越来越使得传统出租车的市场受到了挤压,传统的出租市场利益链条被扭曲。
当垄断的市场,遭遇到了市场竞争者的侵入,这个市场注定就会发生冲突。
然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公司都不是一般的小型公司,它们本身在IT界乃至整个社会具有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它们在出租车市场的进入,也因此不可能因为某些违法经营的存在而一蹶不振。
垄断注定要被打破,当互联网+成为一种社会潮流的时候,出租车市场也将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而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