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未来长春新区将通过科学规划的引领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区发展之路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1-04 点击:3125
长春新区承担着落实长吉图战略、促进东北新一轮振兴、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强化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使命。为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主动把新区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努力做到立足全省看新区、放眼全国看新区、走向世界看新区。
长春新区在 2016 年 2 月 3 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管辖范围包括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长德经济开发区四个区域。
国家赋予长春新区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构建“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健康养老产业基地的功能布局,承担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区、推动长吉图联动发展、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任务。
10 月 8 日,《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6-2030)》正式获得吉林省政府批复。10 月 19 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6-2030)》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长春新区总体规划,使社会了解长春新区总体规划,推动总体规划实施。未来长春新区将通过科学规划的引领,走出一条具有长春特色的新区发展之路。
长春市委常委、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孙亚明:长春新区于今年 2 月 3 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工作的重视和关怀。新区获批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巴音朝鲁、 省长蒋超良对新区未来发展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长春新区要创出 “新区速度”、试出“新区经验”、走出“新区新路”,当好全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为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贡献。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重视和支持新区发展,要求长春新区要努力建设成为全面振兴发展的“领头雁”、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宜居宜业的“示范区”,一年打基础、二年成规模、三年见成效,确保在全国 18 个新区中争先进位、后来居上。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长春新区坚持高标准编制新区总体规划,采用“专家领衔、团队合作”的方式,建立了由国务院研究室、商务部经贸合作研究院等 12 位专家组成的智库,由英国空间句法公司、芬兰斯维克公司等 20 余家国际一流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完成了“多规合一”规划体系。目前,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和长春市规委会、吉林省规委会的审查,并于 10 月 8 日,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
下面,中机院分五个方面,介绍一下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规划的主要背景
长春新区承担着落实长吉图战略、促进东北新一轮振兴、助推国家“一带一路”、强化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使命。为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主动把新区放在世界经济发展大格局中来思考和把握,努力做到立足全省看新区、放眼全国看新区、走向世界看新区。
从国际背景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东北亚区域合作日益广泛。长春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几何中心,又是环渤海、环日本海经济圈的中心,国际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实力较强,而且区域资源丰富、互补性强,长春新区作为图们江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将以贸易为龙头,逐步畅通对外物流通道,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分工,不断扩大贸易份额,实现向国际自由贸易区的过渡。
从国内背景看,通过积极争取,吉林省被纳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北线的龙头是珲春,腹地是长春新区,以珲春出海口为点,实施“借港出海”,打开“三大通道”。一是向西到欧洲走快速铁路,比走海上节省近三分之二时间,长满欧铁路已经通车,中蒙“两山”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二是从珲春出海,一条向北走北冰洋到鹿特丹,行程 1.2 万公里,另一条向南走印度洋到鹿特丹,行程 2 万公里,走北部航线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路程。“三大通道”的加快建设,为长春新区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格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东北振兴的背景看,当前,国家支持东北新一轮振兴力度不断加大。长春地处东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在东北振兴中具有“中间联通、腹地广阔,中间突破、全盘皆活”的作用。围绕打造“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的战略定位,长春新区将最大限度地承接国家振兴东北、哈长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支持,加快引进优质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迅速提升经济实力,促进生产要素跨省跨市流动,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促进东北地区新一轮振兴作出应有贡献。这些大的背景,决定着新区的总体规划必须站位高、标准高,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二、关于新区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及省市对新区建设的总体要求,依托现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总体规划科学确定了新区未来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
在发展规模方面,规划至 2020 年,新区人口规模为 102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171 平方公里以内; 2030 年,人口规模 190 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276 平方公里以内,这个规模不但能够满足新区发展,也符合长春市总规等上位规划。
在发展目标方面,共设计了创新繁荣、开放包容、公平幸福、生态智慧四大方面 60 余项发展指标。力争到 2030 年,新区的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腹地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对外开发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化绿色智慧新城区将全面建成。
三、关于对外开放平台及核心功能区
为打造新区对外开放平台,提高新区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重点规划建设“两大港口”和“四大商务中心”。“两大港口”:一是依托龙嘉国际机场建设,构建国际“大通关”体系,开辟俄罗斯、北欧等客货运航线,建设东北亚地区门户枢纽机场,远期可承载客运吞吐量 6000 万人次,货运吞吐量 300 万吨,成为东北亚区域航空物流枢纽。二是依托铁路综合货场建设,通过完善口岸服务功能,建设保税中心、海关监管多式联运等功能性设施,打造智慧公路港和国际内陆港,远期建成18 条铁路线,可承载年运量 3300 万吨,成为“一带一路”北线通道的重要枢纽节点。
“四大商务中心”:一是北湖龙翔国际商务区,集会议酒店、科技创新、商务金融、旅游休闲及生活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打造高端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务区,补充老城区功能。二是空港国际商务区,主要打造国际会议、会展、接待、公共服务、规划展示、文化交流、领事馆等功能,成为服务东北亚区域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商务中心区。三是国际物流中心服务区,主要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出口展示交易中心、金融保险服务中心等特色功能区,服务于东北亚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壮大。四是长德服务业集聚区,主要服务于现代农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此次规划把承接制造业功能分配到长德产业发展区,通过商务区服务平台,能够促进加工制造业的快速集聚。
“两大港口”和“四大商务中心”作为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将迅速提升新区国际化水平、拉动新区快速发展。
四、关于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
根据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实基础和发展潜力,围绕新区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两轴”即哈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长吉高端服务业发展轴;“三中心”即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四基地”即高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基地、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和健康养老产业基地。
按照这一总体定位,紧紧依托吉林省、长春市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以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和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建设为核心,加快构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和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规划设计“十大产业园区”,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航天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亚太农业和食品安全产业园、临空产业园、东北亚绿色健康产业园、国际教育与信息产业园和通用航空产业园,形成区域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
五、关于构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按照长春新区总体空间布局,将新区发展的目标职能体系、生态资源体系、产业招商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分别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空港、北湖、高新、长德四个空间单元内,形成“多规合一”的规划成果,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本着“总体规划统领,专项规划支撑”的原则,同步编制完成多个专项规划,一是建设北方寒地生态城市规划,二是营造公平共享的城乡社区规划,三是塑造活力多元的城市魅力规划,四是实现高效畅达的交通系统规划,五是建设安全高效的保障体系规划。长春新区“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得到住建部的高度评价,被作为示范在全国进行推广。
总之,长春新区总体规划是充分借助专家智慧、紧密结合长春新区实际、进行反复研究论证的结果,是长春新区未来建设发展的总纲。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严格执行和落实规划,用科学态度和实干精神,早日把长春新区规划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从长春新区成立至今,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有哪些具体的支持政策?
省委、省政府对长春新区的建设高度重视,在新区组建之初, 就责成相关部门研究如何借鉴全国各地新区发展的经验, 在走访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支持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已经下发,共 13 条,重点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人才引进方面、产业发展方面和重大基础设施方面都给予了新区很大支持,明确举全省之力把长春新区建设好,同时也要求长春新区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加快落实。长春市委、市政府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若干意见》,出台了 12 条具体《实施意见》,在机构建设上、体制设立上、人才引进上,目前工作开展顺利,形成了长春新区对外的优势,涉及“建口”的 55 项权力,已于 7 月末全部下放给新区,其他管理权限随着条件的成熟正陆续下放,将于年末全部下放到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落实。
长春新区总体规划是一个“多规合一”体系,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一张图”,请诠释新区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长春新区得到批复后,国家各部委,以及省、市对新区规划编制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创新方向。长春新区不仅是省内首次实现“多规合一”的规划成果,同时,更是在国内各地“多规合一”工作的基础上又借鉴了欧洲综合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结合新区实际,在内容和体系上又有了创新和完善,对于我国“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新区的“一张蓝图”,不仅要考虑解决其他地区多规工作重点攻克的“规划打架”问题,更是重点考虑了如何统筹可利用空间资源,建立一个可以实施好国家战略任务的空间规划体系。为此,新区“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包括了统一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体系、生态资源体系、产业招商体系、城市空间体系,四个体系进行逐一任务分解、统一空间落位。
首先,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建立战略目标与任务体系,目标体系包括创新繁荣、开放包容、公平幸福、生态智慧四大类 60 项新区指标。战略任务包括落实了:一方面包括实施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中,联通国际的国际枢纽和开放性平台功能;另一方面还包括助推产业升级和强化区域影响力的新型产业服务平台,以及对区域产业发展在能级和量级上重大带动,并具有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基地型产业园区等重要战略实施任务。
第二,突出底线思维,划定生态保护空间。突出底线思维,确定好生产、生活和生态这三生空间,科学预测发展规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实现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优质增长。同时按照城市单元、生态单元、农业单元的不同类型提出生态环境类的管理控制要求。
第三,形成多规合一“一张表”。将空间发展指标体系、职能体系落实到四大开发区 21 个功能单元,明确各单元战略任务、发展方向、对标区域、生产总值、空间建设、生态保护、政策体系等重点任务。包括了:两港两枢纽、四个中央商务区和十个产业园区。
第四、统筹空间落实体系,实现多规合一,一张蓝图干到底。按照“两轴、三中心、四基地”的总体空间结构,将产业、城规、土地、生态、交通规划等 16 个专项规划 60 个核心指标一一落实,近千个规划图层,建立起涉及 28 个部门、融合 54 项规划、 1200 个图层“多规合一” GIS 数据成果。这个成果才是我们说的“一张蓝图”。
利用该成果,新区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信息管理平台,是行政改革、建立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也为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基础。以上是解答了“一张蓝图”的情况,
产业是新区发展的基础,规划如何引导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规划中产业内容的落实对推动新区建设发挥什么作用?
今年 2 月 3 日国家对长春新区的批复,更关注国家对长春新区的定位,国务院对长春新区的定位,第一条就是长春新区要发展创新经济,长春新区要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示范区。本次规划产业研究由商务部研究院、南开大学、南京大学联合编制,总结长春新区产业规划研究,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是实现一个转变。把原来外向型经济变为开放型经济。我们原来的产业主要是外向型产业,我们要将外向型产业变为开放型,这是很大的进步。
第二是做了一个定性。长春新区产业要具有整合全球资源的能效,要建立全球价值链基础的产业体系。
第三是提出了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国务院在长春新区的批复里提到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
第四是围绕三大主导产业,提出了形成“ 562”产业体系。“ 5”是指先进制造业五个方面的产业,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五个先进制造业;“ 6”是围绕现代服务业方面,指科技金融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会展业、文化创意业、商贸物流业和健康养老业六个现代服务业;“ 2”是围绕现代农业,指精优食品和都市农业两个现代农业。
第五是围绕产业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提出了两个中心,力争用 5 年至 10 年时间,第一是打造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第二是打造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
长春新区所辖四个开发区,规划中对这几个开发区是如何进行规划的?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长春新区所辖的四个开发区是承担新区战略职能的承载区,也是各具特色、各具功能。规划通过综合性的设计,以绿色理念的新文化、新活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为特色创业圆梦之城。规划的四个开发区的具体定位: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位于长春市南部,是一处建成区,是国家级开发区,是长春新区申报的基础,这个区规划的特点是开发区职能转型。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都市产业升级,主要是加强创意与软件、光电、医药、汽车等优势产业升级;二是国家级开发区转型,重点是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增加轨道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文化和多元魅力空间的融入,成为东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春市西南部生态宜居的综合型新城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 重点打造东北亚国际陆港和物流枢纽,东北亚科技创新与交流中心,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休闲区。两港两枢纽之一。建设东北亚国际陆港和物流枢纽。依托铁路综合货场,进一步完善口岸服
务功能,建设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国际多式联运、国际邮件快件监管中心、联检大楼等功能性设施,远期建成 18 条铁路线,可承载铁路运量 3300 万吨/年,带动跨境电商企业、专业物流企业的集聚,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长吉图陆海联运的重要枢纽节点。
北湖的国际商务区, 在北湖湿地公园西岸, 以打造新型的东北亚科技创新和展示平台为核心,高度集聚新思想、新活力、新技术、新动能的集各项现代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商务区。规划引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 “中央活动区”的建设理念, 在传统商务区的概念上增加了文化和旅游等 “人”的体验,突出了多元功能的融合和活力要素的营造。打造 CBD 的 2.0 升级版,在整体城市设计上将是长春市的新地标。
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 覆盖面积 363 平方公里,既有吉林省最大的航空港,同时拥有吉林省中部最优质的生态资源, 重点建设东北亚国际航空港和物流枢纽、 东北亚国际合作综合服务中心、国际绿色健康产业基地,成为独具特色的东北亚区域开放与合作的核心区、中国北方生态智慧城市示范区。在设计上,打造流动绿色生命网络+活力单元的三翼共生的空间结构。其中:西翼:临空产业发展翼,重点建设东北亚国际航空港和物流枢纽和临空产业区三大功能区。
东翼:国际合作发展翼。打造国际开放与合作核心区。以东北亚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接待中心、领事馆,承载区域重大事件,推动建设东北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东北亚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建设国际知识城。
中翼:中部慢活田园翼。四个特色近郊小镇:庙香山冰雪文化度假小镇,绿色养生谷,杏花九镇,梵音谷静心养生小镇。
长德经济开发区 是以现代农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有几大支撑,一是航空产业园,二是引入了亚太农业与食品检测中心及产业园,不仅有基地型的产业,更有检测检疫的平台, 能够助推吉林省的主导产业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长德经济开发区有着很好的生态资源,雾海河和春明湖在这个区,能够发展和营造养老养生文化,发展养老产业和旅游产业等等。以上是四个开发区的规划情况。
省长吉图办在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之后,会有哪些措施或是从哪几个方面推进规划落实,进而支持新区发展?
中机院专家认为
这个规划站位很高、内容很全面、实施路径非常具有操作性,是指引新区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长春新区是国家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推进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重要的平台和抓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春新区建设,多次在重要场合、重要会议中强调要组织抓好长春新区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到长春新区调研、指导工作。可以看出,长春新区不仅仅是新区和长春市的重要工作,也是吉林省的一项重要工作,全省各部门都在积极推动长春新区建设。省长吉图办作为省级层面推动长春新区建设的主要部门,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抓好组织协调工作,助力长春新区的发展。那么,在长春新区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后,省长吉图办将主要围绕 3 个大的方面推动长春新区加快建设:
第一,抓政策落地。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长春新区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 13 条具体的支持政策。应该讲,这些政策都具有十足的含金量,对于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距政策出台已经过去了半年,我们近期拟提请省政府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整体全面的督查,对于尚未落实到位的要抓紧落实,切实推动新区建设,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我们也将加大对长春新区的调研,在长春新区建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长春新区有哪些需求,我们也将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支持长春新区开放发展。推动吉林省的开放发展,做好长春新区的开放发展至关重要。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以下 3 个方面:一是要融入全球产业格局。发挥长春新区产业优势、科技优势、政策优势,瞄准世界 500 强企业、跨国公司、央企等重要战略投资者,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核心产业项目和重大支柱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参与全球分工,融入到全球产业的大格局中,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增添新增长极。二是支持长春新区在图们江国际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根据周边国家的资源、产业基础,对接吸引域外的资源、资金、人才、项目以及管理等要素,加快长春新区发展同时加强长春新区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合作,推动中韩产业园、中俄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三是支持长春新区国际大通道的建设。通过加强长春腹地与延边前沿的衔接,构筑一条畅通、便捷的对外开放通道,为长春新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抓改革创新。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支持长春新区搞好改革创新工作。科技创新方面,要推动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孵化载体,加强金融人才服务创新,探索以创新创业促转型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改变生产发展方式;招商引资方面,要促进招商引资由传统的政策方式向产业园区服务力量转型,建立“招商、落位、投产”一条龙的项目落实机制,使招商引资在长春新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抓好对外开放机制创新,通过支持长春新区在开放机制体制方面的创新探索,以长春新区为平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摸索出一条省、乃至东北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总之,省长吉图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长春新区建设,也希望长春新区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
构建养老服务体系产业助力经济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
关于产业集群理论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讨论和初步研究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