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宝坻区“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创新格局,加快打造创新发展的宝地、高地”新闻发布会。
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宝坻区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和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为契机,吸引聚集京津冀优质创新资源,打造集生态、平台、企业等要素为一体的“科创之区”。

营造科创生态
宝坻区先后举办第二届科技赋能·合力创新高峰论坛、第五届工业互联网暨京津中关村智能网联车高峰论坛、首届天津·宝坻人才发展大会等活动,发布了支持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10条人才政策,成立了全市首个“纯太阳能车创新联合体”,与6所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和保障创新活动的开展。
同时,宝坻区注重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重点布局智能网联车产业,依托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制定《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智能网联建设方案》,编制产业发展图谱,与宁波海威、星云互联等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至高铁宝坻站全长11.3公里的智能网联公交示范项目,推进智能网联车产业链建链。
建强科创平台
宝坻区高标准制定了面向2035年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战略发展规划》,明确把建设中关村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地作为发展定位,聚焦深化创新研发在北京、验证转化在宝坻的“宝坻模式”,依托北大科技园、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探索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加强与中关村的联动协作,深化科研成果供需对接,畅通与高校院所“握手”通道,累计引进市场主体1275个,其中承接北京方向企业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85%,逐步形成对高端创新资源具有高吸引力的京东科创走廊。
此外,宝坻区重点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先后顺利通过认定和验收,为全区科技创新再添重要载体平台。
培育科创企业
宝坻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助企纾困科技服务365”“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等活动,通过畅通服务渠道、推进重点工作、健全保障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保姆式服务。
在此基础上,宝坻区着力构建现代化特色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动力电池、智能装备、汽车配件三条重点产业链产值18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5%,国安盟固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推动宝坻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区国高新达到309家,国科小259家,科技领军(培育)23家,雏鹰124家,瞪羚1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