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0-23  点击:594
《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韧性城市建设对超大城市安全运行至关重要。近日,《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草案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公示期至11月18日止。期间,公众可登录该网站反馈意见建议。规划提出,2035年建成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


  韧性城市,是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这次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持城市运转,以有限空间和资源应对复杂风险挑战。”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基于城市运行特点,重点关注经济与社会活动保障,立足京津冀视野,更加聚焦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


  在韧性空间规划布局方面,规划提出,构建“集中式+分布式”的五级体系,涵盖市域韧性城市支撑体系、韧性街镇单元、韧性社村生活圈等。其中,市域韧性城市支撑体系包括维持城市安全运行、支撑城市快速恢复、实现圈层联动互助、预留备份弹性空间的韧性支撑环,以及由区域交通枢纽、重大能源设施、物流基地等关键设施组成的韧性保障支点等。规划还提出,建立邻里自治互助的韧性社村生活圈,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构建以社区、乡村为主体的韧性基本空间组织单元,形成城市最基本的维持与恢复细胞。


  结合“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出差异化圈层韧性要点,引导区域统筹联动。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是首都韧性安全的首要地区,中心城区是保障首都韧性安全的关键地区,需积极调动资源并充分保证城市主要功能基本运行;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多点地区发挥重要综合承载功能,对内自身资源实现有效保障,对外利用交通、物流、空间等优势对中心城区等区域进行支撑;生态涵养区作为保障首都韧性安全的重要地区,重点保障储备与供应。


  值得关注的是,规划提出推动京津冀韧性城市体系搭建,加强韧性组团之间重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构建不同场景下的协同互助,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紧急交通系统。此外,规划还提出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急时可满足居民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求,加强城郊大仓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据悉,此次规划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规划区范围为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16410平方公里,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上一篇:农业农村部部署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
下一篇:山西省第二批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名单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