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西安新能源产业发展扫描: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0-16  点击:585
氢储运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何解决当前氢气储运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成本高等难题,成为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2022年生产新能源汽车突破100万辆,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今年1月至8月,新能源汽车产量61.87万辆,同比增长41.0%,全国大约每生产7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产自这里……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多方角力的新赛道上,十三朝古都西安异军突起,表现抢眼。


3年前,《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发布,擘画“6+5+6+1”现代产业体系蓝图,构筑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新材料新能源作为6大支柱产业之一,被寄予厚望。增强创新驱动引领,将绿色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西安以“含新量”“含绿量”赋能“含金量”,使产业结构变“轻”、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道路。


科技创新孕育“产业地标”


2021年3月,隆基绿能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光伏制氢”;2022年起,维纳氢能科技、德燃动力、比克新能源技术等多家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安家西安


氢储运作为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何解决当前氢气储运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成本高等难题,成为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


经过10余年科研攻关,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成永红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研制出可以放在手上的复合储氢材料。


9月10日,在秦创原科技成果产业化暨一九零八新能源新型储氢材料与氢动力电源产品发布会上,成永红发布最新进展:公司完成单套系统年产3000吨的工艺包设计,为后续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总经理严新荣表示,华电集团在全国拥有多个新能源制氢项目,固态储氢材料技术为华电在大规模储运氢等领域提供了更经济、更高效、更安全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西咸新区紧扣太阳能光伏、氢能等“3+7+N”的主导产业,持续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已招引落地氢能产业链企业40余家。


新兴产业代表了一座城市的硬实力,决定了城市发展的高度。


西安正在成为企业布局氢能产业的“香饽饽”:2021年3月,隆基绿能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隆基创始人李振国亲自“挂帅”,进军“光伏制氢”;2022年起,维纳氢能科技、德燃动力、比克新能源技术等多家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安家西安。一条新的千亿级产业链正向西安“招手”……


同时,《西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西安定位全国氢能科创之都、全国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高地。


“预计到2030年,氢能的发展将进入黄金时代。现在看来,这个目标正由梦想逐渐变为现实,我们和世界上最清洁能源的距离越来越近!”成永红信心满满地说。


高质量发展的“双向奔赴”


《西安市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方案》等扶持政策出台,提出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放眼西安,新能源产业发展星光闪耀——


坐落于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园的比亚迪汽车生产基地,平均每30秒便可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仅2022年就实现汽车产值1431亿元、动力电池产业产值266.6亿元。


在西安北部的泾渭新城,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已建成吉利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超级智能“黑灯工厂”,成为国内整车企业首个零碳工厂。


如何保持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的优势?


今年以来,西安市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挂帅的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工作专班,出台了《西安市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提升方案》等扶持政策,提出构建安全可控、层级合理、供给全市、配套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以整车需求为牵引,做强动力电池,做大电机、电控,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及短板弱项,形成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


《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将西安打造成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目前,西安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加倍努力。


市场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竞速新赛道,考验的不只是企业,还有政府的决心。实践证明,同心同向同力,是干事创业决胜的关键。


总部位于西安的隆基绿能,数年间成长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在电池转换效率上屡创新高。


其中,隆基绿能西安电池工厂位于西安航天基地,项目满产后可实现年产13吉瓦太阳能电池片。


西安隆基乐叶组件事业部总经理邵爱军介绍,这个项目采用了国内领先的全自动化生产线,是整个光伏产业链中技术含量最高、生产工艺最复杂、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环节。“自我们电池工厂项目开建以来,航天基地成立了隆基项目工作专班,为我们提供全天候的保姆式服务,全方位服务于项目推进,有效保证了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邵爱军说。


目前,航天基地已聚集了国家电投、陕煤新能源等50余家新能源企业,形成了“大项目带动、全产业链并进”的良好态势,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光伏能源重点发展区域。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光伏产业迎来发展“风口”。在这场“追光”的赛跑中,西安有基础,更有信心。


搭乘“钢铁驼队”驰骋新丝路


8月3日,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首发仪式举行。本次发货的光伏组件是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的首批产品。该项目是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光伏项目


4月2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欧班列“一带一路”10周年长安号西安—中亚专列,装载着260多辆西安制造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缓缓驶出西安国际港站,20天后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是陕西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新能源汽车出口专列。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近年来,西安着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从这里走向世界。


8月3日,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隆基绿能光伏组件出口专列首发仪式举行。本次发货的光伏组件是乌兹别克斯坦1吉瓦光伏项目的首批产品。该项目是由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光伏项目,也是隆基绿能在中亚最大的光伏组件供应项目。产品计划分装在约3000个集装箱中,陆续搭载中欧班列长安号走出国门。


根据协议,中国能建将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卡什卡达里亚州和布哈拉州建设两座6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发电23亿千瓦时,减少天然气年消耗约5.88亿立方米。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8月,西安市外贸结构继续优化,外贸新产品增长强劲,新能源汽车进出口增长64.8倍。


眼下,西安正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重要对外开放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从丝绸、茶叶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古老的西安正通过“钢铁驼队”拥抱世界。



上一篇:江西部署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下一篇:咸阳市全力推进肉制品全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