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超长期特别国债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讯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零碳相关政策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28  点击:361
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政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展开,重点支持 “两重”(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 “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以下为核心内容及申报要点:

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政策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展开,重点支持 “两重”(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 “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以下为核心内容及申报要点:


一、资金规模与投向领域

总规模与分配

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为 1.3 万亿元,较 2024 年增加 3000 亿元。其中:


8000 亿元

用于“两重” 建设,涵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交通物流、社会事业等八大方向及 17 项具体任务,如科技研发、绿色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

5000 亿元

用于 “两新” 政策,包括 3000 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如汽车、家电)和 2000 亿元设备更新(如工业、能源电力、安全生产等领域)。

重点支持领域拓展


能源安全与绿色产业

:明确支持新能源基础设施(如风光大基地、储能项目)、能源原材料重点领域设备更新,以及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等新型供用电模式。

设备更新升级

:能源电力领域设备更新(如老旧风机更换、储能系统升级)可获专项支持,支持比例不超过核定总投资的 15%,需符合国家或省级规划及产能置换要求。

二、申报条件与流程

项目基本要求

合规性

:项目需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及三年滚动投资计划,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环评、用地等前期手续要求。

开工时间

:新开工项目需在 2025 年底前开工,在建项目投资完成额不得超过 80%。

资金拼盘

:项目总投资需明确资金来源(如国债、专项债、企业自筹),避免与中央预算内投资重复申报。

绿电项目专项要求


材料准备

: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含技术方案、发电量预测、投资回收期)、项目备案证明、环评批复、用地证明(如土地出让合同)及企业资质文件。

资金比例

:风电、光伏项目国债资金占比通常为 25%-30%,储能项目因成本较高可申请更高比例(如 30%-50%)。

技术标准

:优先支持高效低耗设备(如高效光伏组件、智能风机)及 “光伏 + 储能 + 微电网” 等集成技术,需提供技术参数和能效证明。

申报流程


线上申报

: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http://kpp.ndrc.gov.cn)录入项目信息,包括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前期进展等,并推送至属地发改部门。

线下材料

:提交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文件、真实性说明、资金承诺函等纸质材料,由地方发改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逐级审核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审核要点

:重点核查项目是否符合支持范围、前期手续完备性、资金拼盘合理性及是否重复申报。

三、地方实施细则与案例参考

地方政策差异化

深圳市

:明确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领域的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如新能源乘用车报废更新补贴 2 万元 / 辆,家电按能效等级给予 15%-20% 补贴。

其他地区

:可参考 “两重”“两新” 政策框架,结合本地产业特点细化支持方向(如云南、青海对绿电直连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要求)。

成功案例策略


风电项目

:某 100 兆瓦风电项目通过 “国债资金 25%+ 地方专项债 12.5%+ 银行贷款” 的拼盘模式,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 2 亿元,年发电量达 2.5 亿千瓦时,带动就业和产业链发展。

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

:某 50 兆瓦光伏 + 10 兆瓦时储能项目获国债资金 1.5 亿元(占总投资 30%),采用 “发电 + 储能 + 售电” 模式,提升区域电力稳定性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四、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

时间节点

申报窗口期通常集中在上半年,2025 年首批项目申报已于 4 月启动,三季度计划发行 11 期特别国债,企业需关注地方发改部门通知。

风险管控


技术风险

:需确保设备选型符合行业标准,避免因技术迭代导致项目收益不及预期。

资金风险

:国债资金到位后需专款专用,避免挪用或超支,建议配套建立资金监管账户。

政策衔接

绿电项目可叠加其他政策支持,如碳排放权交易收益、地方新能源补贴等,需提前规划多渠道资金整合。

五、咨询与申报渠道

国家层面

:通过国家发改委官网(www.ndrc.gov.cn)或财政部政府债券发行系统获取最新政策文件。

地方层面

:联系属地发改委、财政局或行业主管部门(如北京市房山区发改委),获取地方申报指南及项目储备通知。

技术支持

:委托专业机构(如中机院等)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能效评估报告,提升申报材料质量。


企业需紧扣 “两重”“两新” 政策导向,结合自身产业定位和技术优势,提前谋划项目储备与申报策略,同时关注地方实施细则和动态调整,以最大化利用国债资金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上一篇: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申报:“软建设”如何成为项目硬核支撑?
下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