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密集释放,企业掘金正当时
当前,我国每年产生超过2亿台废旧家电设备,废旧手机废弃量高达4亿部以上;一辆报废小型汽车可分解出740公斤废铁、100公斤铝;一吨废旧手机可提炼400克黄金、2300克银。
面对如此巨量的“城市矿山”,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循环经济发展。随着《“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的目标,一系列支持政策密集落地,为企业开启了一座政策与资金的“富矿”。
01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循环经济迎来爆发期
在资源安全与“双碳”战略双重驱动下,我国循环经济政策体系正加速完善。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多项关键政策进入集中落地期,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60个大中城市将率先建成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财政支持力度空前:中央预算内资金对循环经济项目按总投资15%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25年最新通知明确,继续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高水平回收循环利用项目建设。
税收机制创新突破: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广资源回收企业 “反向开票” 政策,畅通回收企业获取进项发票渠道,破解行业多年来的财税难题。
与此同时,循环经济“国家队”正式登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将打造全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涵盖废钢回收、光伏设备回收、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等核心领域。
02 掘金指南:六大核心赛道申报要点解析
赛道一:大宗固废规模化高值化利用工程
工业固废全产业链价值挖掘迎来政策风口,七大品类项目将获重点支持:
https://example.com/solid-waste-infographic煤矸石高值化革命:支持烧结砌块、微晶玻璃等传统建材生产的同时,重点扶持有价组分提取项目(如铝、硅元素回收),推动煤矸石从“堆积污染”向“精选提纯”转型。
赤泥综合利用突破:针对氧化铝生产产生的赤泥,支持制备石油压裂支撑剂、提取镓、锗等稀有金属,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
建筑垃圾“零废弃”:重点支持再生骨料制备、废旧沥青再生利用技术,要求再生细粉料深加工率≥85%。
申报关键:须符合《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指南》要求,示范基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需达75%以上。
赛道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现代化建设
构建覆盖16大类废弃物的全生命周期回收网络成为政策焦点:
动力电池闭环管理:重点支持退役电池正极材料修复、有价金属提取项目,要求目标金属回收率≥85%。
风机叶片绿色重生:针对大规模退役的风机叶片,支持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再利用技术,发展化学回收法解聚环氧树脂。
“三级回收网络”建设:商务部等7部门明确支持构建 “社区回收点—街道中转站—区县分拣中心” 三级体系,推动回收站点标准化建设。
典型案例:中国五矿在湖南的固废协同利用项目,成功回收超过16种金属元素,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
赛道三: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构建
60个重点城市示范工程成为申报热点:
智能分拣中心建设:支持配置光电分选、磁选等智能装备的专业型/综合型分拣中心,要求信息化覆盖率达100%。
可循环包装革命: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塑料周转箱、环保布袋),探索 “生产者责任延伸+押金返还” 创新模式。
“两网融合”深化: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施共享、队伍整合,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赛道四:农业循环经济创新模式
种养结合与废弃物利用项目迎来发展机遇:
“养殖-粪污-有机肥”产业链:支持建设规模化沼气工程和生物天然气项目,要求粪污综合利用率≥90%。
秸秆全量化利用:构建“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链条,重点扶持热解气化、环保板材生产项目,配套建设秸秆收储运体系。
赛道五:新兴产业领跑工程
生物基材料与竹制品替代迎来爆发:
可降解材料产业化:重点扶持PHA、PBAT、PLA等生物基可降解塑料规模化生产,打通从原料到制品的全产业链。
“以竹代塑”示范:支持竹制包装容器、竹纤维制品生产基地建设,要求竹材综合利用率≥95%。
赛道六:再制造产业升级
高端装备再制造开辟新蓝海: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重点支持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再制造,配套建设逆向物流体系。
新能源设备再制造: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探索开展再制造业务,催生新的产业链和服务模式。
03 资金申报核心策略:抓住三个关键点
面对高额补贴诱惑,企业需掌握申报诀窍:
技术工艺先进性
大宗固废领域:重点展示尾矿干堆、赤泥脱碱等核心技术
再生资源领域:突出废塑料化学解聚、稀贵金属高效提取等创新工艺
要求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报告,证明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资源转化效率
不同项目需满足关键指标门槛:
环境效益可量化
碳排放强度:要求单位产品碳排放较传统工艺降低15%以上
污染物减排:提供环境评估报告,证明废水、废气、固废排放全面达标
生态效益:测算项目对减少原生资源开采、修复受损生态的贡献度
04 趋势前瞻:循环经济未来已来
随着政策持续深化,行业将迎来三大变革:
“无废城市”全面铺开:到2025年,所有地级市将建成完善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固废处置产业规模将突破8万亿元
循环经济国际化:欧盟《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指令》要求2030年起所有包装可回收成分≥70%,为中国再生材料出口创造巨大空间
技术革命加速:稀贵金属提取、高分子材料再生、固废胶凝材料等颠覆性技术将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
中化环境资源公司已率先布局,打造废轮胎回收及循环利用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年处理固危废达23。25万吨。
随着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和千亿级专项资金的投放,循环经济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对敏锐的企业而言,当前正是把握政策窗口期、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时刻。那些率先掌握申报策略、深耕技术创新、构建循环模式的企业,将在这一轮绿色革命中赢得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