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空经济在国家政策支持与地方实践推动下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针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现状,本文提出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政策协同、构建监管体系及加强品牌推广等路径,实现低空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发展,为同类湿地公园提供参考,助力低空经济在多元化场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低空经济开发面临的挑战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05年获批成为中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2021年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公园总面积达2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比为37%,生态资源极为丰富,拥有153种维管束植物、97种鸟类(包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湿地碳储量高达12.3万吨/年,素有“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样本”的美誉。近年来,随着低空经济的兴起,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凭借低噪声、环保、灵活便捷、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公园发展低空载人观光旅游的理想选择。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公园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政策支持不足
泰州市出台的《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意见更多聚焦于低空物流产业,对文旅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弱,不利于相关产业进军文旅产业,影响企业的创新性和竞争力以及本地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低空经济发展进程。
(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通用机场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机场数量有520个左右,其中民航商业颁证机场236个。目前,我国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地、航空器充电配套设备等硬件设施和空管系统、雷达系统及数据存储系统等软件设施,都无法满足低空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建园初期,因景区内栖息喜鹊等鸟类,周边未规划通用机场。近年来,随着低空飞行器的发展,eVTOL等低噪声、更加安全绿色的航空器不断发展,给湿地公园低空观光旅游创造了条件,客观上要求相关部门确定合适的位置建造通用机场以及其他相关的基础设施。
(三)维持生态平衡压力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低空飞行器虽然相比于传统的直升机噪声降低了约90%,在未来甚至能进一步降低,但是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起飞、降落等问题,对于公园内的鸟类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低空飞行器在起飞、飞行与降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所以需要关注飞行器对鸟类活动的潜在干扰。
(四)专业人才短缺
园区内低空飞行器的使用不仅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更需要懂得使用、管理、保养等一系列操作的人才。例如,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尽管低空飞行器相比于传统的直升机操作已经简化许多,但也需要理论知识扎实、飞行操作熟练、应对突发情况冷静的飞行员,同时需要为低空飞行提供各种保障等服务的人员,如飞行计划申报、空域安全情况监测、气象观察、飞行与降落保障等。除此之外,低空飞行器的后勤保障也至关重要,相比于传统飞行器复杂的飞行流程,低空飞行器的保养更加方便,但作为载人使用的飞行器,其安全性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低空经济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低空空域是一种不可移动的空间资源,具有与其他空间资源类似的显著区位价值特征,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其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越高,偏远地区低空空域的使用需求则较低,具有价值差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西北部,宁盐一级公路、姜溱公路穿境而过,宁靖盐高速公路在景区留有出口,且距离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南通等大中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之内,具备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区位优势,着眼于承接周边城市庞大的低空观光市场,从空中观赏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美景色,创造新的旅游体验,开拓低空观光市场。未来,在低空通行普及后,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应做好成为周边城市商务活动集中地的准备,如在湿地周边举办生态商务会议或企业团建活动。
(二)争取积极政策,遵循相关法律
相关部门出台支持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低空运输业、制造业等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公园与相关企业积极合作,共同盘活文旅市场经济。我国已初步搭建起涵盖法律法规、规章在内的完善制度框架,用以规范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的应用。然而,针对文化和旅游领域,尤其是与低空经济紧密相连的国家湿地公园法律法规体系,仍需进一步充实与提升。公园方面应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规政策,积极接受监管,以营造一个有利于发展的优良环境。
(三)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研究提出,低空空域规划需要开展容量评估,充分考虑低空空域环境的复杂性,结合航空器性能、应用场景进行科学规划。根据生态特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优先规划建设专属起降场地,保障飞行器起降的安全性、规范性和高效性。同时,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需完善导航与通信基础设施,合理布设高精度导航基站及低空通信平台,为飞行器提供实时位置、航向等信息,确保地面与空中通信的稳定性,提升飞行安全与调度效率。
稳定的电力供应是低空经济可持续运行的基础。溱湖国家湿地公园需确保导航、通信等关键设备的电力需求,并配备应急发电装置以应对突发停电风险。针对溱湖湿地鸟类活动频繁的特点,建议在鸟类密集区域设置动态监测站,实时追踪鸟群动态,通过数据共享引导飞行器调整航线,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的干扰。
(四)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公园管理部门、民航管理机构、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多部门成立联合监督小组,共同编撰并监督实施公园低空活动监督管理条例,严格监督其落地实施,保障每一项监管措施都有理可依。同时,各部门明确分工与职责边界,详细划分各部门在低空管理、监管中的职责,把握好关键环节,确保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
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安装先进的雷达监测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运用先进技术赋能监管,建立全方位、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实时跟踪低空飞行器的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确保飞行器状态的安全稳定,方便监管部门全面掌握公园内低空飞行器的运行情况。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公园内设置噪声监测点、水质监测站和野生动物行为观察点,及时判断飞行器活动是否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之后的调整和改善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实际行动保护溱湖湿地公园的优质生态。
相关部门要完善公众举报长效机制,鼓励游客和周边居民对违规低空飞行器活动进行举报,对提供关键线索、助力监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举报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与荣誉表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公园官网、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设置举报渠道,让举报流程化繁为简、触手可及,并及时对举报处理结果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大众监督审视,增强公众对低空活动监管的信心。
(五)强化宣传推广打造特色品牌
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热门社交平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低空经济专属官方账号,借助先发优势,率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系列关于溱湖低空旅游体验的内容,如eVTOL飞行器在湿地绝美风光上穿梭等画面,凸显在空中观赏“九龙朝阙”这一别具一格的景观亮点,为游客带来更为新颖、前沿的游览感受;发起互动话题,鼓励用户分享、评论,提高话题热度与公园曝光度。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与知名旅游预订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开设专门的低空旅游产品页面,详细介绍飞行路线,着重标注可以看到的绝美景观,同时搭配专业摄影师拍摄的高清景观图片,吸引游客下单。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可邀请网红主播、旅游达人进行低空飞行体验直播或视频拍摄推广,在直播或视频中展示航线规划、分享飞行感受、俯瞰湿地景观,同时解答观众与粉丝提问。活动设置抽奖环节,送出免费的低空飞行体验券等福利,激发观众兴趣,迅速打响公园低空飞行项目的知名度,引导更多人进入公园内体验低空飞行项目。
三、结语
低空经济蓬勃发展,各地推动实践应用,展现了低空经济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前景。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在低空经济领域不断创新,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完善监管体系等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同类型的湿地公园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助力低空经济在多元场景中蓬勃发展。(作者:廖胜彪 刘彩云 王喜平)
上一篇:中国低空产业园未来发展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