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挑战与政策对策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空域管理复杂性、基础设施不足、技术瓶颈等挑战。建议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以促进低空经济的健康发展。预计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低空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一、主要瓶颈与制约因素

1. 空域管理与安全挑战

低空空域的管理复杂性及安全问题已成为限制低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4]。当前,中国低空空域管理面临标准不一致的挑战,尤其在跨区域协调与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埋下了安全隐患。例如,由于各地区空域管理规定的差异,企业在进行跨区域飞行作业时必须遵循多样化的规则,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与风险。同时,低空空域的安全监管尚显不足[5],尽管《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已经开始执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缺少明确的细则和有效的监管措施。这些问题不仅威胁飞行安全,也阻碍了低空经济的整体进步。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国家级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以确保空域的安全和高效管理。


2. 基础设施不完善

低空经济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显著制约,主要表现在通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短缺与分布不均,以及通信导航设施覆盖的局限性。具体而言,我国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的短缺及其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多地的通用航空服务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通信网络与导航设施的覆盖范围受限,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带,信号覆盖薄弱或缺失的情况频发,这不仅影响低空飞行活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制约了低空经济的市场拓展与应用推广。加快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的建设步伐,完善通信网络和导航设施的布局,是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任务。


3. 技术瓶颈与创新能力不足

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受到技术瓶颈和创新能力不足的双重制约。发动机/ 电机技术和电池技术的性能是影响航空器飞行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中国在无人机和eVTOL 领域虽取得进展,但以上性能仍有提升空间,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尽管部分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上取得了成果,但整体而言,系统性的创新机制和平台支持尚显不足。许多关键技术要么依赖进口,要么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

低空经济产业挑战与政策对策

二、政策应对与建议

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为促进低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至关重要。首先,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专项法规和技术标准,参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路线图V1.0(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条款,进一步细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生产、销售、使用、监管等各环节的实施细则和技术标准。其次,应建立健全国家级低空空域管理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低空空域管理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协调。在现有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低空空域分类划设、飞行规则制定、审批流程简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要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空域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低空空域的顺畅运行。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执法,对“黑飞”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查处,提高违法成本,确保低空飞行安全和秩序。


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支撑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加快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的建设步伐,尤其注重在中西部等基础设施薄弱、低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进行布局。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相关规划,合理规划通用机场选址,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建设进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用机场建设,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提高机场建设和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完善通信网络和导航设施建设,提高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带的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借鉴深圳市在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中引入先进CNS 系统(通信、导航、监视)的经验,加大对通信基站、导航台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通信导航技术。此外,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建设专业的无人机维修站、保养中心、培训基地等配套设施,提高低空经济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支持能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


3. 提升创新能力与途径

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国际合作是提升我国低空经济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在发动机/ 电机技术、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企业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活动。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其次,积极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低空经济领域,促进我国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升我国低空经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一系列低空经济产业政策的出台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和有力的支持。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投入,还强劲有力地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持续优化与蓬勃发展,促使产业链各环节加速升级,协同共进,形成更为高效、稳定且富有创新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进一步筑牢低空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政策的明确导向也拓展了低空经济的应用领域,提升了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和效益。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增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产业创新的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加强以及安全监管的严格实施,低空经济产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作者:高信波)




上一篇:2025年政策性资金项目谋划申报指南:方向、流程、条件及材料

下一篇:低空经济产业政策演变历程、国内各地区政策分析、各地政策的特点分析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