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滨海工业用地现状及规划方案(附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案例)

文章以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为例,探讨了当代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滨海工业用地的含义及特点的分析,总结了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背景、目标,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规划方案。


一、滨海工业用地概述

1.1 滨海工业用地的含义和特点

滨海工业用地指的是沿海或近海地区的工业用地,具有便利的海洋运输条件和良好的港口设施。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地理位置特殊。滨海工业用地通常位于沿海或近海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些地区通常也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因此需要考虑与周边城市或地区的协调发展。②交通条件便利。滨海工业用地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包括海运、陆运和空运等。海运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因此需要考虑港口的规模和设施,以及船舶的进出港条件。陆运和空运也是重要的运输方式,需要有良好的道路和航空设施。③产业需求多样。滨海工业用地需要根据当地的产业需求和市场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不同的产业对用地有不同的要求,如面积、设施、环保等,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④环保要求严格。滨海工业用地要符合环保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对海洋环境和周边生态的影响。这需要考虑用地内的生产工艺、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总之,在规划和设计滨海工业用地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以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土地资源稀缺。滨海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考虑的首要问题。②环境污染问题。滨海工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可能会对海洋环境和周边生态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挑战。③交通压力问题。滨海工业用地通常需要依赖海运,而港口的规模和设施有限,如何缓解交通压力成为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问题。④产业结构单一。一些滨海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成为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挑战。⑤城市协调发展问题。滨海工业用地通常位于城市周边或城市之间,如何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成为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例如,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保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以及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规划等。同时,需要注重对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人文关怀等理念的应用,以实现滨海工业用地的科学合理规划与设计。


二、项目概况

2.1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总用地面积约为9.93hm2。该项目是厦门市重点发展的航空产业基地,旨在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推动厦门航空产业的发展。


2.1.1 项目背景

厦门是中国民航总局确定的全国首批航空维修产业发展试点城市之一,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该市。此外,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航空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厦门航空产业的发展,厦门市决定启动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


2.1.2 项目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建设将为厦门市带来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推动产业升级:该项目将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促进厦门市航空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3)增强国际竞争力:该项目将提升厦门市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厦门市打造“航空城”增添新动力。

(4)推动城市协调发展:该项目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将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推动厦门市整体城市水平的提升。


2.2 项目的用地条件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莲河片区,项目总投资8.6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22万m2,由定制化及通用厂房区、生活配套区和办公区三部分组成。其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仅10km,交通便利。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9.93hm2(见图1)。此项目属于滨海工业用地,符合厦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用地政策。

2.3 项目的产业方向和发展目标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产业方向主要聚焦航空产业,包括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航空物流、航空培训等领域。此外,该项目还将积极引进航空新材料、航空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厦门市航空产业转型升级。其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航空产业园区,成为厦门市航空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平台。首先,该项目将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的研发机构入驻,以此来推动厦门市航空产业集聚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厦门市航空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厦门市航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该项目打造完善航空产业链和生态系统,为厦门市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最后,推动厦门市与国内外航空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厦门市航空产业向国际化发展,为厦门市打造“航空城”增添新动力。


三、规划方案

3.1 项目的用地布局和功能分区

本文以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为例,其总用地面积约为9.93hm2。用地布局充分考虑了产业需求和环保要求,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合理分布,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在其功能分区规划上,总共划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分别为180000m2 的定制化及通用厂房区、30000m2的生活配套区和10000m2的办公区(见图2)。首先是定制化及通用厂房区。该区域主要用于满足航空企业的生产需求,提供定制化和通用的厂房设施。厂房设施将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建设,以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其次是生活配套区。该区域主要用于满足航空企业员工的生活需求,提供宿舍、食堂、休闲娱乐等设施。生活配套区的建设将充分考虑员工的生活习惯和需求,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最后是办公区。该区域主要用于满足航空企业的办公需求,提供办公楼、会议中心等设施。办公区的建设将充分考虑企业的办公需求和管理要求,提供高效、便捷的办公环境。


3.2 项目的交通组织和物流设计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交通组织和物流设计充分考虑了产业需求和环保要求,合理规划道路,建设专门的货物装卸区和停车场,积极引进公共交通资源,采用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包括智能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等,以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为厦门市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物流设计方面,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将建设专门的货物装卸区和停车场,以满足企业的货物装卸和停车需求。物流设计将充分考虑货物的种类、数量和运输方式,合理规划货物装卸区和停车场的规模及布局,确保物流运输顺畅、高效和安全。


3.3 工业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设计

工业区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设计是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这不仅关系工业区的整体形象和品质,更关系工业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


3.3.1 工业区的景观设计

(1)充分利用海滨资源

工业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海滨资源,将海滨景观与工业区相互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特色。例如,设置观海平台、海滨绿化带等,让员工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景,同时也为工业区的景观增色不少。


(2)打造绿色生态空间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注重绿色生态空间的建设,通过设置绿化带、公园、休息区等,营造一个宜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例如,在工业区周边设置大片的绿地和公园,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为员工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场所,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的满意度。


(3)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与景观相融合,使工业区的整体形象更加美观和统一。例如,建筑物的设计采用了简约现代的风格,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调,与周边的草坪、鲜花等绿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使整个工业区的景观更加丰富多样(见图3)。

3.3.2 工业区的生态环境设计

(1)环保材料的选择

在工业区的建设和运营中,需要优先选择环保、低污染的材料和设备,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污水处理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确保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2)能源的有效利用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注重能源的有效利用,采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和设备,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在屋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对于减少能源成本、减少环境影响、提高能源独立性和增加房产价值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照明方面,采用了LED等低能耗的灯具,并合理规划照明区域和时间,避免能源浪费。


(3)绿化带的作用

在工业区的周边可以设置大量的绿化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噪声污染,提高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


(4)滨海环境的保护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需注意对滨海环境的保护,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合理规划工业区的布局,尽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强废水处理和排放控制,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


厦门航空产业启动区项目在滨海工业用地规划与设计中,注重对工业区的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设计的综合考虑。通过充分利用海滨资源、打造绿色生态空间、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等多种手段,营造一个美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区;同时,注重环保材料的选择、能源的有效利用、绿化带的作用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些举措旨在创造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区。(作者:郭歆)




上一篇:生态引领的都市产业湖区转型策略(附案例)

下一篇:当代滨海工业用地设计策略(附案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