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洛川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选取洛川县苹果产业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农户搜集数据,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当地经济发展与脱贫成效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有利于进一步阻断返贫风险,助推洛川县特色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到2035年,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发展目标。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二者如何有效衔接、深度融合,成为现阶段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核心任务。通过分析影响延安市洛川县典型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更好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顺利衔接。

延安市洛川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村民思想建设,引导观念正确转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脱贫攻坚不仅经济脱贫,还要精神脱贫。扶贫必先扶志。在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期内,各级村干部务必加强“思想脱贫”建设,树立良好村风,定期开展群众座谈会,鼓励大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创造乡村致富的好机会,定期了解村民们的想法与建议,把握舆论导向,促使大家从思想上真正摆脱“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正确看待政策,合理利用补贴,用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二、确保资金补助和帮扶政策落实到位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苹果种植产量。科学技术离不开资金支持。经济上,围绕主导产业,强化资金支持,提高相应农资物品的支出报销比例,激发村民建设高标准苹果园区;政策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对特殊家庭给予高度识别与精准帮扶,确保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76成立点对点帮扶小组,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针对补助不发、漏发、少发等问题早发现、早根除,进一步降低返贫风险,坚决维护各项政策的公正性,始终牢记“定位需‘准’、帮扶需‘精’”的总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巧用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需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方面,果园管理既需要挖掘培养本土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也需要吸引外界人才和企业入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果农们讲解矮化密植技术的理论知识、苹果栽种的最新技术、化肥农药合理使用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处理好“引”与“留”的动态平衡关系,引进来、用得好、留得住才是真正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根本。另一方面,利用筑水坝、搞滴灌,缓解用水和灌溉压力,科技助农,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同时把握市场规律,完善产业链建设,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丰富村民增收方式。


四、强化品牌效应,实现销售模式多样化

好苹果想要卖出好价钱,离不开品牌打造。一方面,在现有的苹果产业基础之上,可以适当探索新品种的种植与栽培,立足于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技术、品质的改良以及品牌建立,丰富苹果深加工产品的种类,提升果醋、果酒、果干等衍生品生产的规模与质量;另一方面,加大网络销售的宣传力度,积极向果农们介绍电商销售的经验,鼓励大家勇于开拓电商市场,不断探索新型销售方式,实现销售渠道多样化。另外,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稳定拓展国内中高端市场的同时,主攻国际市场,大力支持企业在主销城市设立直销窗口,树立陕西苹果整体品牌形象。


“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这句话出自2022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市高桥镇南沟村调研时的讲话。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实地考察老乡们脱贫后生活的变化及困难,乡村振兴如何发展。他肯定了陕北特殊的地理优势非常适宜苹果的种植,称赞了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明显成效,鼓励村民们继续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定大有可为。此次考察,不仅对陕北、对延安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乡村振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者:束锡红,樊美杉)




上一篇:中国机器人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提升H镇乡村产业振兴政策执行效果的对策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