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影响产业变革的两条路径,因此,以政府创新集群治理能力提升为引导,畅通数字经济元素与产业发展的快速融合渠道,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就成为苏州构建产业创新集群生态体系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
一、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传统产业一样,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实现产业创新集群生态体系建设的基础因素。以5G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等为技术依托,加大新基建的投入力度,构建安全、智能、融合、高效、可控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网络,培育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前沿引领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建设以高端信息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载体,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创新链,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使得创新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信息化协会、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为纽带,支持龙头企业联合供应链重点企业、科研院所、数字科创载体等形成数字产业创新联盟,使得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协同、联动中实现融合发展,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构建完善数字创新融合发展生态体系。
二、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融合作用,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明显,紧迫性不断提升,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就需要加快构建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并使得产业创新集群生态系统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才能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所以对于苏州企业众多的传统产业而言,要分行业、分领域、分集群、分规模加快实施“智化数改”,使得传统产业的相关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与数字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激发企业新的创新活力。依托数字经济发展平台,从完善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企业生产的智能化,协同发展的网络化,满足服务需要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得新模式、新业态加速融入传统产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孵化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使得苏州的产业优势焕发新的活力,逐渐走向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和绿色化。
三、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促进产业要素协同发展
“共享、开放、流通”是数据要素资源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但数据要素的产权明晰、估值评价、交易方式等是阻碍数据价值开发的关键点,因此只有把握核心关键,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探索畅通数据交易流通、开放共享的制度基础,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建设一体化、智能化、上下联动的公共数据平台,扩展数据按需归集范围,深入发展跨部门、跨层级业务协同,促进研究机构、平台公司数据与产业创新集群的融合共享,有序推动政务创新服务数据与产业创新数据融合应用,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实践的数据资源配置模式;建立苏州创新数据交易中心,围绕数据交易的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环节,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交易市场运营体系,以市场化、制度化推动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数字要素市场化流通体系的建立,不仅发挥数据要素的协同性,也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其他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因此创新产业集群各参与主体都应该积极参与以创新数据为纽带、构建“知识分享、利益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通过整合优质创新资源,形成协同创新、融通发展良好生态。
四、立足产才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培育和发展环境
人才是产业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应该从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数字经济结构的角度,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为面向未来苏州数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创新集群的需求,有效培养和聚集各级各类创新团队、职业经理人团队等高端人才团队,助推产业创新集群可持续发展。探索将体现市场价值的要素列入人才分类认定评价体系和符合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特点的人才评价方式,鼓励集群企业和研发机构建立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平台和服务平台,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优化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推广“人才政策计算器”,以人才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创新集群的数字化转型,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创新文化,为人才来苏提供宜居宜业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五、坚持源策并举,促进产业链融合创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作为”转变
在产业集群创新治理中,“策”与“源”是产业集群创新治理中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科技创新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积累形成就是创新的“源”,而“策”,则是指在“源”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创新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将“源”的优势激发出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促进产业链融合创新,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就必须一方面聚焦“源”,以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为主体,培育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聚焦“策”,来激发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促进在产业创新集群中形成更加稳定、更加高效和持久融洽的产学研合作,就应该创新激励举措,把传统的交流研讨会、促进会之类的方式转变为以项目资金支持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作为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有了项目资金的引导激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在申报项目资金资助时,就会从“被动参与”向“主动作为”转变,从市场需求出发,联合开展创新研究,促进产业链各主体之间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学研协同关系。
六、聚焦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政府由“甩手掌柜”向“科技保姆”转型
创新研发能力、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三力”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政府在产业创新集群培育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着力点,优化服务平台载体功能,提升政府服务产业集群创新的能力。鼓励在苏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依托数字技术搭建产业基础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基础研究能力;支持面向工业互联网、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等领域,培育行业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公共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服务水平;培育高水平技术转移中心、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区域性和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提供专业、便捷的技术商品生产、交换、流通服务,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集群创新要素融通发展。在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过程中,政府在投入资金的同时,管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的提升也至关重要,要从“重投资、轻管理”的“甩手掌柜”,向“投资管理并重”的“科技保姆”转变,要以各创新主体的实际需求改进和完善创新服务模式,在创新的全过程中,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化、专业化、功能化、数字化和人性化。(作者:付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