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EOD”项目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作为基础,采取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地区政府应该重视“PPP+EOD”项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作用,充当“PPP+EOD”模式中的领路人。比如做好政策的支持、加强对内与对外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鼓励公众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完善保障社会资源利益的政策。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措施,加强EOD理念的运用,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强对“PPP+EOD”模式的运用。再次,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完善的“PPP+EOD”项目体系。最后,政府部门应该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PPP+EOD”项目的全过程,加强对“PPP+EOD”项目的监管,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政府职能
在开展“PPP+EOD”模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作用,充当“PPP+EOD”模式中的领路人。
第一,政府部门应该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强“PPP+EOD”模式的学习,不仅应该制作便于企业学习的PPP资料以及宣传彩页,还应该制定符合地区发展的“PPP+EOD”操作流程,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办理与宣传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推动“PPP+EOD”模式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内与对外的宣传力度,正确认识“PPP+EOD”模式的开展意义,做好相关项目的利益分配工作。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完善领导层级的体制,可以专门任命一些领导人员成立推广“PPP+EOD”模式的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关责任。这有利于更好地推动“PPP+EOD”模式,从而促进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进行“PPP+EOD”模式推广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重视开展“PPP+EOD”模式,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比如通过授课、看视频、参观等方式提升对“PPP+EOD”模式的认识与了解,这对开展“PPP+EOD”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政府部门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针对“PPP+EOD”模式的一些优势进行宣传,并将开展过程中合作关系以及利益分配融入宣传中,同时还可以运用新媒体的方式拓宽宣传渠道,从而提升“PPP+EOD”模式宣传的认可度,有利于提升“PPP+EOD”模式招商融资的水平。最后,相关部门应该开展不同群体的“PPP+EOD”模式的业务培训,并要求项目企业参加相关培训,从而帮助相关企业学习“PPP+EOD”模式中的一些法律法规等内容。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开展专题培训,针对基本知识、案例经验、法律政策等内容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保障“PPP+EOD”模式的顺利开展。
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完善自身的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其中。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协调工作,在开展“PPP+EOD”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牵头的作用。由于“PPP+EOD”模式的开展会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提升“PPP+EOD”模式的开展效率,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部门在推动“PPP+EOD”模式的过程中,应该做好顾问的工作。特别是在“PPP+EOD”项目的规划、准备以及采购等方面,相关部门应该聘请专业性较强的顾问、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到项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同时,在项目的建设中应该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并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公众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使社会公众成为项目的评价者与监督者,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开展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政府部门应该完善保障社会资源利益的政策。首先,应该完善风险共担机制。由于政府部门在法律变更以及政治风险等方面承受能力较强,而在融资、经营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合理地进行风险分配,这有利于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完善利益共享机制。由于PPP项目具有长期性,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利益共享机制,在保障社会利益的情况下,完善利益分配方案,这有利于保障社会资本参与到“PPP+EOD”的项目中。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动态调节机制。如果私人部门在“PPP+EOD”项目中利润比较低,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合同对其进行补贴;如果私人部门在“PPP+EOD”项目中利润比较高,相关部门就应该按照合同内容控制其利润,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健康可持续性。
二、“PPP+EOD”创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PPP+EOD”项目的开展有助于带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相应的规划措施,加强EOD理念的运用。首先,“PPP+EOD”模式是一种新型模式,基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以发挥出生态文明的内生动力,从而推动经济和生态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做好“PPP+EOD”项目的统筹规划,明确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的范围,比如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发展等。其次,应该做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之间的成本收益测算,不仅要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实施,还要筹划好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开发项目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选择“PPP+EOD”实施模式,并提升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水平,从而保障“PPP+EOD”项目顺利开展。再次,在开展“PPP+EOD”项目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中的差异与不足,并结合地区城市发展的情况破解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提升“PPP+EOD”项目的开展水平,从而推动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地方开展投融资规划,重视各项财政政策工具的灵活运用。最后,政府部门还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强对“PPP+EOD”模式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PPP+EOD”模式的效果,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PPP+EOD”项目的过程中,明确双方合作边界以及合作范围,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合法途径取得相关权益并进行专业化的经营。同时,还应该加快生态价值的转化,并保障项目的产出以入股、租赁等方式流入市场,从而提升生态资产的价值。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完善的“PPP+EOD”项目体系。第一,做好“PPP+EOD”项目的规划,并结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制定相应规划部署。第二,政府部门应该在项目中扮演引导的角色,并做好顶层设计,因地施策,并做好融资服务工作。第三,政府部门应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做好资源的统筹,挖掘一些优质资产,同时还应该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保障。
四、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监管
政府部门应该以项目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PPP+EOD”项目的全过程,这有利于提升对“PPP+EOD”项目的监管水平,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积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不仅应该重视项目的认定、采购等环节,还应该明确适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EOD”模式,并做好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采购程序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该按照城市的发展规划做好财政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其次,应该规范选择合作伙伴,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再次,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对合同文本进行细化,并重视合同管理工作。不仅应该加强对“PPP+EOD”项目的起草、履行、变更、转让等全过程管理,还应该通过合同表达政府可以履行义务以及分担风险的意愿。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并保障社会资本合理收益,这有助于促进“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最后,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将生产者与监管者分离,不仅要加强监管,还要做好组织协同与项目评估,从而保障相关项目顺利进行。此外,应该在合同到期后,做好技术移交、财务交割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应该以合同参与方做好合同的管理工作,这有利于保障“PPP+EOD”项目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刘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