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产业规模与结构、产业聚集与布局、研发创新投入与产出4个方面分析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重庆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优势突出,现有可药用天然气化工产品超过3000种,为化学药的生产配套了完善的原辅料,原料药生产具有优势。重庆中药材资源丰富,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5500种,中药材资源蕴藏量163万吨,品种数量与资源蕴藏量仅次于四川、广东、云南、贵州,培育了山银花、黄连、青蒿等10个中药材大品种。


重庆医疗资源西部领先,截至2019年,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210580家,其中医院847家,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6所三级甲等医院,编制床位数19.96万张。重庆药品交易所是全国首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了以药品和医疗器械交易、货款结算、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年交易量为400亿元。


二、产业规模与结构

2020年,重庆生物医药完成工业总产值672亿元,规模以上医药企业191户,拥有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医药上市企业,占全市上市公司的2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品种产品达50个。重庆生物医药产业门类齐全,包括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药、医疗器械、卫生材料、药用辅料、包装等子产业。其中,原料药生产优势明显,现有原料药批文362个,产值约占生物医药总产值的18%;化药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分别约占总产值的20%,20%,18%。此外,重庆兽用药品生产也具有一定优势,约占总产值的9%。目前,重庆还布局了特色医疗器械如基因检测、前沿生物技术领域如精准生物干细胞等产业,并占有一定产业份额。


三、产业聚集与布局

“十二五”期间,全市形成了“五园两带七基地”的产业布局。五园包括两江新区综合性医药产业园、巴南化学药产业园、高新区医药创新孵化园、涪陵现代中药产业园、荣昌医(兽)药产业园,打造了沿三峡库区、武陵山两大中药材产业带和青蒿、黄连、川党参等7个中药材基地。


“十三五”期间,随着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善,逐步形成了“1+5+N”的产业布局体系。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核心打造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涪陵区、大渡口区5个集聚区为骨干,同时着重发展合川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产业园、大渡口体外诊断(IVD)试剂产业园、长寿原辅料配套基地等特色园区。


四、研发创新投入与产出

近年来,重庆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R&D)投入强度、研发机构数、新产品研发项目数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重庆市医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专利申请数在2018年达低值后,2019年和2020年略有提升。详见图1。

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图1 R&D投入情况及新产品开发项目与专利申报情况


全市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4个国家级平台;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医药工业研究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开展生物医药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59所;累计建设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30余个,基本涵盖了生物医药产业各个技术环节,其中化学药47个、中药23个、生物药15个、医疗器械39个,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4个(表1)。

重庆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

表1  重庆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作者:徐进,刘姝,张应,李娜)



上一篇:新发展阶段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重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