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是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聚居地,地处同江市西北部,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形成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我国“兴边富民”政策带动下,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已形成民宿旅游服务体系。街津口赫哲族乡依托其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历史悠久的捕鱼文化、依玛堪文化及建筑文化,使民宿旅游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见图1)。
图1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鸟瞰
一、民宿现状
当前,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开发了钓鱼台景区、赫哲族民族村度假区和街津山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点,其中赫哲族民族村度假区及钓鱼台景区均为国家AAA级景区。赫哲族民族村度假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向游客展示了赫哲族传统文化;钓鱼台景区是对赫哲族渔猎游居生活形态的延续,还原赫哲族的渔猎生活。近年来,街津口旅游业逐渐兴起,全乡现存在4家宾馆、3家民宿,目前正对部分村寨进行整体性民宿改造开发。当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街津口赫哲族乡大力发展寒地玫瑰种植、鲜食玉米种植、中草药种植、红柳种植等特色产业,建设玫瑰园、蔬菜种植园、葡萄酒厂等,游客切身感受务农的快乐。旅游业提高了当地经济收入,2021年全乡集体经济增收400万元,其中产业项目增收100余万元,百万村2个。目前,赫哲族乡约1/3村民从事旅游业,旅游综合收入达8000余万元,每年接待超30多万人次的游客。
二、民宿分类
2.1 景区展示型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作为省内文旅产业重点发展地区,已进行基础性民宿产业开发。赫哲族民族村度假区内的赫哲族民俗文化村现已打造可同时容纳100人住宿、365人餐饮的民宿区,其中供游客居住的民宿建筑为满洲正房,是赫哲人民在生产生活方式变更过程中为适应周边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建筑形式,其可适应东北寒冷气候环境,并参照当地满族民居建造,保温性较好,便于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此类民宿分布于景区内部,对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还原度较高,主要以赫哲族传统民居形式供游客休憩,但民宿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客流需求。
2.2 改建型
选择当地基础设施较完善、传统氛围较浓厚的特色村寨,对其部分居住用房进行更新改造,民宿形式与景区展示型民宿相似,多为满洲正房,此类建筑分布于赫哲族乡内,顺应乡镇街道结构,呈行列式排布。此类民宿具有原生的赫哲族传统风情,并在文旅产业中作为连接游客与乡镇商品经济的重要一环,既能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又可提升游客文化体验感。目前,赫哲族乡内改建型民宿的经营模式主要以景区自然风光为依托,结合乡镇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成为当地民宿产业的主要部分(见图2)。
图2 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建设情况
2.3 新建型
在当地周边地区系统性新建民宿,其内建设停车场及管理用房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了游客的住宿体验。民宿内部装饰对传统风格进行还原,但建筑形式缺乏赫哲族传统民居特色,外形更现代化,与景区及当地乡镇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为自驾游客提供服务。(作者:邹知含 张斯唯 何文清 赵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