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绩

  本文以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例,深入园区开展调研,从其发展的主要成效、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为下一期针对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优化提升的政策建议做铺垫。


  一、电子商务产业园概述

  科技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社会、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电子商务聚集化并主要以电子商务产业园形式存在成了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1]。电子商务园区作为支持地方政府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的平台,在所构建的服务网络中整合和凝聚了诸多利益主体,集合了园区运营方、入驻企业、地方政府、第三方公司( 如培训、营销、物流、技术等服务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电子商务聚集为各项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还提升了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探讨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绩


  二、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现状

  泉州市于2014年成为第四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来,大力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环境持续优化,电商经济体量不断提升,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引领泉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泉州现已成为福建省最大的网络零售聚集地和网上商品供应地,跻身中国四大电子商务城市之一。然而,泉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遭遇了诸多问题,如管理与运行机制不畅、资源整合与服务功能较弱、盈利模式模糊、电商人才流失等,因此亟待对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优化提升,使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入调研现有泉州市获评的9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电子商务类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全面总结评估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聚集发展情况,客观准确把握园区聚集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特征,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聚集发展的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突出重点,系统谋划,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主要成效

  泉州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拥有三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即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基地、德化电子商务产业园、石狮市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一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范区”,即弘桥智谷(泉州)电商产业基地;七个“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即丰泽华大电子商务产业园、永春县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石狮青创城国际网批中心、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泉州市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运营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电商发展有限公司、福建南安北部电商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全市电子商务园区已经初具规模,极大地助推了全市电商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产业链与电商园区形成互促局面。基于传统优势产业的电商产业集群已经形成,泉州各县市区均有各自相对完备的传统优势产业,如安溪茶叶、德化陶瓷、晋江和石狮的鞋服等,具有明显的集群发展优势,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泉州市各电商园区致力于带动本地区传统产业发展,促进了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共享电商红利,形成传产业链与电商园区互促局面。如永春县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已形成了包括茶叶、茶具、醋、芦柑、陶瓷工艺品、箱包、篾香、数码配件、鞋服9大产业链共同发展、比较完善的基地生态链模式;石狮青创城面向全国鞋服市场,致力于构建全国鞋服产业带O2O采销一体化服务平台;晋江的中国鞋都电商创业园则聚集了400多家鞋服行业上下游企业。


  第二,特色产业园广泛分布助力形成龙头产业。泉州现有的电商园区基本上是基于本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园区与特色产业互促共生的局面。如陶瓷茶具、羽绒服和运动服、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等产业产品,在德化、石狮、安溪、永春等电商园的网络销售额在全国份额中均占据最大比重,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中龙头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


  第三,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集聚效应凸显。泉州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呈现产业、服务和物流三大集聚趋势,生态聚集效应凸显。最具代表性的泉州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就集聚了跨境电商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各种企业,为广大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产业链中诸如物流、支付、培训、人才招聘、营销、会议甚至是股权投资等各类服务。同时,生态圈借助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直接对接与外贸相关的检验检疫、海关、国税、商务、外管等政府职能部门,为外贸企业办理相关业务提供极大的便利,使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电子商务产业园的社会效益明显。一是电商产业园成为各县(市、区)展示的窗口。如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自开园以来,已经接待政府部门、媒体、商协会、平台企业、各种服务商和销售商等达几千批次,成为泉州交流与推介跨境电商业态的重要窗口;二是电商产业园孵化功能明显;三是电商产业园培养和培训了大量的电商人才。各个电商园区均培养培训了大批电商人才,如丰泽华大电商园自获评市级现代化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以来,持续举行电商技能实训课程共计30余期,累计培训1863人,为泉州市、园区企业输送实操电商人才,同时也帮助社会青年、女同胞、大学生、中专生提升了其就业、创业的本领。


  第五,各类企业抱团发展态势逐渐形成。目前,泉州市的各个电商产业园区及其周边均聚集了大量电商产业链条,如平台电商、物流、支付、电商培训、创新创业等类型企业,各类企业抱团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产业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凸显。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现已入驻10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而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增长,已经产生十几个销售额过亿的卖家。据不完全统计,区域年产值已超30亿元以上。在现有的150多家泉州市跨境电商协会会员中,东海片区有46家,占比达1/3.这些会员涉及诸如速卖通、亚马逊、ebay、虾皮等各大运营平台及自建网站等,跨境电商协会为生态圈企业抱团发展创造了极大便利。企业抱团发展使得生态圈内企业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社会化的协作关系更加紧密,初步构成了一个电商产业链条中不同企业共生的生态化群体,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凸显。


  第六,促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有效聚集。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引进和培训极大地促进了电商人才集聚。华侨大学(丰泽)创新创业园致力于人才引进,大力引入国内行业领军人才,目前园区内的1400多名从业人员中,包括引进的省、市高层次人才分别为5人和37人,博、硕士有100多人,毕业于原985和211工程大学的有200多人,已经成为丰泽区电商人才集聚高地。同时,很多电商园区积极与著名电商培训企业合作,基于电商产业全链条创新培训模式,培训了大量合格的电商人才。


  四、泉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不够理想。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的首要目的是整合产业资源,促进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生态体系。虽然目前全市有了一些自主性电商品牌,但其电商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很高的知名度,难以发挥其带动作用。网商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合力,大多属于“孤军奋战”,并未实现应有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服务不够精准,人才对接、技术服务支持等软性服务缺乏着力点,营销推广、业务对接、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难以实现电子商务产业链的融通聚集。现行政策虽能吸引企业入驻,但无法满足其后期发展需要,多数企业进得来、待不久、留不住,几乎所有的园区还未形成龙头电商平台,而且大多数产业园缺乏电子商务技术核心支持服务,电商企业难以获取较好的技术支持,导致经营不善、运转不灵。


  第二,尚未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盈利模式。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设发展与相关企业、政府和社会等方面息息相关,必须要有一套相对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营机制。然而,现有很多园区管理公司仍无自有资产,有些园区仅限于以建园收租的模式进行盈利,沦为“一手房东”甚至“二手房东”,增值服务很少,经济效益仍然较差。


  第三,电商产业政策难以落地。迄今为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虽已出台许多支持地方电商发展的文件,但是政策的落实比较困难,有的政策缺少配套措施,使得政策性纲领成为一张废纸;政策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会使得很多企业或网商失去最佳的电商转型机会,进而导致电商产业园的发展受限。以华大电商园为例,截至2020年,仅有两家企业享受到了2015年丰泽区政府出台的《丰泽区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优惠政策。


  第四,运营管理机制不够顺畅。电商园区不同的投资开发模式对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影响巨大。洪山跨境电商产业园属晋江市商务局主管,同时晋江市还设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建设问题,但日常运营管理同样依托园区管理公司,这样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园区独立核算、单独运作;永春县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出现了运营合作协议到期、运营主体不确定等问题。


  第五,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紧缺。目前,跨境电商园区的最大发展瓶颈是跨境电商人才紧缺,特别是销售运营岗位人才、推广岗位人才、小语种人才稀缺。然而,泉州乃至福建高校的现有培养体系中,对上述的电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很多电商企业被迫到一些电商人才集中的城市如北京、武汉、南京招工,使企业的财务负担明显加重。同时,由于泉州在外知名度不高,企业在招人时还要承担泉州城市宣传员的角色,工资水平又比许多城市低,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存在招工难问题。


  第六,园区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泉州各电商园区企业大多基于泉州甚至是自身所在县(市、区)的优势产业集群进行经营,这也是各个电商园区赖以生存甚至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然而这些集群企业中同类产品的产业链几乎相同,同时由于电商行业进入门槛较低,电商企业商业创新精神较为缺乏,提升产品品质意识不够,创立品牌意识不足;许多电商园区存在具体的功能定位模糊,未来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在与所在区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上缺乏细致的规划和设计等问题,极大地影响园区电商卖家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以上因素使得电商园区企业卖家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使园区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反而处于弱势。(作者:李淑燕)



上一篇:优化提升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政策8大建议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兰坪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困境及7大发展模式探析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