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考和借鉴学者们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对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概念的梳理, 通过实地调查马鞍山市农村地区的旅游项目, 定量分析了乡村旅游业对农村手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以及农村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重塑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 延长传统农业产业链条, 提高居民收入, 增强城乡互动并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然而, 由于当前马鞍山市农村旅游项目较少, 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 没有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缺少高收益的项目。因此以发展旅游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 依托各地特色, 发展符合其实际情况的乡村旅游项目。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 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尤其是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越来越大, 用于旅游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通过乡村旅游逐渐走向农村, 在享受农村静谧环境的同时, 改善了城乡发展的互动关系, 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 这是新时代对乡村发展的新要求。到2020年, 我国将全面实现小康, 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然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严重, 在过去4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 大量农村劳动力以及农村资源集中到城市, 农村产业空心化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将发展乡村旅游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的和谐统一。
2018年, 马鞍山市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厘清了城市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 明确了通过延长农村产业链建设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平台, 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 推动农村地区绿色发展。例如当涂县通过打造金色田园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较好地贯彻落实了乡村旅游发展项目。未来马鞍山市将会有更多类似的农业旅游项目实施。基于此, 本文通过对马鞍山市已落实的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进行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 定量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以此来明晰通过旅游业发展支撑马鞍山市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二、文献回顾
乡村振兴战略自提出以来, 便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学者们开始对乡村振兴的内涵、途径与手段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张云华概括了当下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强调要重视三农问题,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1]。江婧、王玲玲认为当前抚州市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既要实现城市的进步, 又要协调好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 这不仅是深度城市化的要求, 也是乡村振兴的需要[2]。陈学云、程长明在研究中指出,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是要做好农村三大产业的融合工作, 非农产业占比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3]。李明宇、付艳丽指出, 农村地区更应该准确定位其文化功能, 文化功能的忽视会导致农村最终成为城市发展的附庸, 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则有利于保存现有的农村文化[4]。徐雪总结了日本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 指出日本农村地区之所以能够繁荣发展, 得益于其独特的发展规划, 日本的很多农村地区坚持着“一村一品”的特色发展之路,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既保留了农村特色也实现了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依托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及产品特色, 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在改善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昕昊、杨小军研究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发展农村旅游业, 以丽水为例, 认为要形成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打造全面的休闲农业景观, 延长农业旅游的广度[6]。向从武在研究中发现, 对于贫困地区而言,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居民的收入提升效应更加明显, 他认为, 贫困地区缺乏资源、智力、资金的支持, 但是由于开发不足, 也保存了较好的生态环境, 这些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关键[7]。姚君虹认为以农家乐餐饮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产业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途径, 乡村旅游业并未实现深度的发展, 因此必须要加大对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 尽早形成规模效应[8]。陈梓楠认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改善农村现有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 对延伸农村现有产业链,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渠道, 改善农民生活, 促进城乡互动都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9]。李玲则从规划的角度研究了农村旅游业的空间结构优化, 指出未来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复合式的综合发展之路, 而不是当下以农家乐为载体的简单旅游消费[10]。乡村旅游更重要的是留住人, 通过优化农村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 尽可能地留住城市游客, 实现更多的旅游消费。
以产业发展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 然而在资源、人口以及资本都向城市集聚的背景下, 发展农村产业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乡村旅游业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学者们也认可了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发展中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文献研究大多属于定性分析, 一些研究虽然以案例分析为研究范式, 然而缺乏对数据的分析, 难以定量出乡村旅游业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马鞍山市的调研数据分析, 定量研究乡村旅游业对马鞍山市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以期揭示其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三、马鞍山市农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一) 研究的方案设计
本次研究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调研的地点为当涂县。当涂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丹阳湖盛农农场、姑孰镇入选优秀旅游乡镇, 护河镇兴禾村入选乡村旅游示范村。2018年马鞍山市乡村旅游文化节也在当涂县举行。为了解当涂县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及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问卷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包含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以及家庭人口数量;第二部分为对被调查者对待乡村旅游态度的调查, 包括工作满意度、收入情况、工作时间、对乡村旅游的展望以及扩大规模的意愿等;第三部分为乡村旅游业对马鞍山市农村地区其它产业的影响, 具体包括对农业发展、手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影响。本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 对本文涉及到的问题设立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个层级, 对应5、4、3、2、1五个分值。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当涂县5个乡村以及和县的2个乡村为调研地点, 共发出21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204份, 基本满足了本次研究对数据的需要。
表1为此次调研所得的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表。由表1的统计指标可以发现, 在所有204位受访者中, 男性有106人, 占总体的51.96%, 男性略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 30~45岁年龄群体的受访者最多, 占总数的36.27%, 这说明当前马鞍山市乡村旅游的主力从业人员为青年人。而在受教育水平上, 只有9.8%的受访者学历在本科及以上, 这说明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相对较低。而在家庭月收入指标中, 有将近66%的受访者的家庭月收入高于2 000元, 这说明从事乡村旅游的确给农村居民带来了收入的增加。
表1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二) 乡村旅游业对马鞍山市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关于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问题, 共设置了20道问题, 基于均值进行了排名。表2为乡村旅游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可以发现, 乡村旅游从业者认为其降低了从事农业的时间, 并且缩小了农业生产规模, 大多数从业者甚至放弃了原有的农业生产。但是以乡村旅游为基础, 发展特色养殖业、农业产业化发展, 延长农业产业链, 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得到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青睐。
表2 乡村旅游业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评价统计表
数据来源:基于调研数据整理得到。下同。
表3为乡村旅游业对手工业的影响, 通过对马鞍山市乡村旅游从业者的调研数据可以发现, 大多数从业者认可乡村旅游会带动农村手工业的发展, 其中对农村特色食品的开发, 弘扬传统乡村手工文化的得分偏高。但总体来看, 这一类的得分相比而言偏低,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目前马鞍山市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不足, 另一方面可能是乡村旅游发展还不深入, 对手工业的积极影响还未凸显。
表3 乡村旅游业对手工业的影响

表4为乡村旅游业对农村第三产业的影响统计表, 可以发现除了带动娱乐业发展, 其余各类的得分均超过了3, 显示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第三产业的积极影响。其中餐饮行业以及交通业的得分较高, 而附加值高的娱乐业得分相对较低, 这说明当前马鞍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深度不足, 高经济效益的项目还未出现。这也与调研中反映的问题相符合, 目前马鞍山市乡村旅游项目较为单一, 只能满足城市游客的单日旅游, 经济附加值较低。
表4 乡村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表5为乡村旅游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中, 大多数的得分都高于4, 排名相对靠前, 这说明乡村旅游从业者大都认可旅游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作用。其中增加城乡互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得分排名前三, 凸显了乡村旅游在重构城乡关系、重构农村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表5 乡村旅游业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对马鞍山市农村地区的调研, 深入了解当下马鞍山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农村产业结构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研究表明, 马鞍山市乡村旅游工作逐步开展, 正在积极重塑乡村产业结构, 在绿色发展、人文发展以及农村社会发展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由于马鞍山市现有乡村旅游项目较少, 旅游的形式较为单一, 导致高经济效益的项目还未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积极影响。
因此, 为了释放旅游业对改善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的能力, 应该进一步深化乡村旅游的内涵, 丰富旅游的形式, 做好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要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以及休闲旅游为一体, 打造农村旅游综合体, 以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重构城乡关系, 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发展资源。(作者: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