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结合青岛地铁3号线建设情况,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及其投资比例, 阐述政府鼓励政策、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规划及青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现状对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指出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层次和市场竞争等有待突破的问题, 从而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外引内联和战略合作4方面建议, 以期为推动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轨道交通作为一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涉及行业多的综合性复杂系统和城市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 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显著。带动、培育、形成并优化青岛地铁产业链条, 能够促进相关产业转方式、调结构, 催生新型产业形态, 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共进。
 
近年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欣欣向荣, 截至2017年底, 中国内地累计有34座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165条, 完成建设投资4 762亿元, 在建线路长度6 246 km, 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38 756亿元, 62座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 规划线路总长7 321 km, 为轨道交通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机院着重探究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成, 梳理青岛市地铁产业建设基本情况, 并初步探讨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以期为建设与发展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提供参考。

一、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
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与建筑、电子、材料、机械加工、计算机等产业发展高度关联, 从轨道交通项目的生命周期来看, 产业链包括规划及勘察设计、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运营管理及衍生服务等, 大致包括:规划及勘察设计类, 具体由勘察勘测、规划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运营咨询、技术研发等组成;土建工程类, 具体由工程施工、监理、监测、检测、装饰装修、新材料等组成;智能化设备与系统类, 具体由车辆、牵引、通信、信号、供电、环境与设备监控、自动售检票、通风、空调与采暖、给排水与消防、站台门、电扶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电扶梯、安检安保等子系统组成;衍生产业类, 具体由地铁商务、广告、物业开发等组成。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及其投资比例见表1。
 
表1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构成及其投资比例
 
根据研究分析[2,3], 整体轨道交通产业链各环节产值构成比例大致为:规划、勘察设计等占5%~15%、建设施工占45%~50%、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制造占30%~35%, 运营和衍生服务占10%~20%。以青岛地铁3号线为例[4] (见图1、图2) , 投资总额约为152亿元 (不含需同步实施的预留工程概算) , 约6亿元/km, 其中土建工程类约占总投资的40%, 机电设备系统类约占30%, 规划设计与咨询类约占3%,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专项费等约占27%。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 (2015年) 》, 青岛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18条线路, 总投资4 000多亿元, 含400余座车站, 全长807 km (简称“18448”工程) 。相关研究表明, 地铁项目每投资1亿元, 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2.63亿元[5], 以此推算, 青岛地铁建设将带动本地GDP增长超过1万亿元, 地铁建设将有效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图2 青岛地铁3号线土建工程及机电设备系统费用比例
 
二、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优势
 
三、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需要持续探索轨道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基于此, 通过梳理青岛地铁产业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以期为青岛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上一篇:干货|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四大建议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下北京大兴区田园综合体建设思路(一)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