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中轨道交通产业成效研究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中轨道交通产业成效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实施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简称“行动计划”)。“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专项作为行动计划确定的12个重大专项之一,由北京市科委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重大项目办共同组织实施。下面为该专项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专项基本情况
 

  该专项抓住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机遇,依托北京现有研发和产业优势,以提升高端装备研制水平、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加大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为重点任务,支持企业为主体的轨道交通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目标是到2017年,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专、特、精、新”企业,形成50项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建设及运营技术水平,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
 

  为配合行动计划重点任务的实施,2014年同步设立“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专项,重点支持涵盖铁路、城轨技术领域,覆盖央企、市企、民企、高校院所,面向本市、外省市、国外市场需求的技术研发、产品研制、系统集成、工程示范、推广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从国家近几年铁路建设始终保持高强度投资的现实市场需求出发,围绕轨道交通高端制造、技术服务、工程服务等高端环节完善产业链,布局了90多个项目,带动了超过7亿元社会投资。集中培育出可替代进口的大功率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IGBT驱动电路、有效提升铁路安全运营的零中断信号电源等一批具有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的成果转化落地和应用。形成了超过 90项新技术新产品、超过220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增强了我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研发能力,促进了我市轨道交通产业提质增效。
 

  二、专项的实施进展和取得成效
 

  在相关市属部门、区县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专项实施两年多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一是促进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建设。根据构建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占用土地资源要少,耗水耗电耗油等要少,用人少无污染”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新宗旨,我市信号、制动、网络控制等领域及系统集成的研发创新更具优势,工程施工和技术服务业整体优势更加明显,产业高端环节市场优势更为突出。
 

  二是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突破重点关键技术、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集成能力为主要发展路径,立足北京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和建设投资需求,强化对外省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助推“高铁走出去”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瞄准“高铁走出去”装备全面自主化需求,支持了我市企业参与国家战略工程--中国标准动车组制动闸片、齿轮箱等零部件研发和应用。瞄准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需求,提前布局了城际铁路、现代有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等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
 

  第二,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是保持行业龙头带动作用和骨干优势。瞄准国家铁路高速化、重载化等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央企科技和产业的主导作用,侧重通信信号、工程技术服务等优势领域,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装备自主化、国家工程急需新产品开展技术攻关,加强创新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二是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引领和快速成长。支持一批拥有专项技术特长,具有铁路准入资质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在铁路检测、监测、维修等细分领域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研发,保持了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引领作用,成为行业标准制定的技术主导者。
 

  三是助力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针对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企业,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结构调整、系统集成、服务模式等方面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中国中车所属四家制造企业腾退原有机车、车辆制造和维修业务,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中国铁建利用房山区工业用地,开展技术研发、国际合作,建设铁路养护机械、工程施工装备系统集成、展示、销售、服务和合作的国际化平台。
 

  四是推动轨道交通科研条件不断完善。引导和支持企业布局轨道交通市级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27个,实现装备制造、通信信号、工程施工、安全运营等主要领域全覆盖。
 

  第三,一批具有技术引领和产业带动的创新成果实现转化。
 

  一是高端装备研制水平显著提升。瞄准京津冀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研制可实现区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CBTC信号系统;开展了城际铁路车信号系统技术和标准研究,并在珠三角城际铁路中完成实际工程验证;支持城轨全自动驾驶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推动燕房线实现国产化及全自动驾驶。
 

  二是工程建设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长线法无砟轨道岔枕规模生产,产品达到国家时速350公里铁路岔枕技术要求,减少了环境污染;支持铁路客运售票系统运维能力建设等,推动北京轨道交通工程服务技术成为国内甚至是世界品牌。
 

  三是检测维修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开发动车组牵引电机检修作业线,改变了传统返厂检修方式、大大降低了检修成本;研制铁路机车车辆零部件空化水射流清洗设备,替代传统清洗方式,节约清洗成本、提高清洗效率;自主开发地铁高效钢轨铣磨车,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安全运营能力日趋加强。研制的零中断信号电源产品,满足了国内90%新建铁路客运和城轨线的急需,有效防止了信号因电源固有模块切换带来的信号中断;研发的城轨车辆走行部车载故障在线实时诊断系统等,已在国内33条地铁线路应用;地铁智能消防应急疏散系统,可快速、有效、合理的疏散人群,已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未来几年,北京市科委仍将会同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重大项目办等部门,以贯彻实施行动计划“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专项重点任务作为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点,发挥北京在轨道交通领域科技引领和辐射作用,继续支持优势技术和产品在大铁、市域铁路、城轨领域示范应用,支持海外铁路适用技术的研发、集成,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研发与服务模式创新相结合,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动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和基地加快建设,促进我市轨道交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上一篇:通用航空产业从业者一定要志存高远 终能达到“万亿”目标

下一篇:中机院:2016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地域分析--政策引发需求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