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园发展路径探索——以南京江南环保产业园为例

        一、南京江南环保产业园简介
        南京江南环保产业园于 2011 年 9 月启动建设,2013 年 9 月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规划面积为 6.02 km2。2014 年 3 月,南京江南环保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成立,为区政府正处级派出机构,实行 “区属园管” 体制,主要承担园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招商和管理职能,并于 2014 年 4 月获得市编办批复。根据规划,产业园发展定位为集环保、 新能源、 科普教育、 生态农业、 工业旅游为一体的 “环保主题生态公园” ,重点引进生活垃圾焚烧、 危废固废处理、 再生资源利用以及环境服务业和绿色能源等产业。园区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级静脉产业和 “城市矿产” 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集聚区,以及南京市环境服务业发展中心和全民科普教育中心。
 
        二、国内外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 世纪,全球环保产业保持了稳定增长,2009 年全球环保产业规模达到 6 520 亿美元,同比增速远高于全现阶段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随着环保政策加码,环保投资逐年上涨,环保产业市场不断扩大。据环保产业调查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 2.4 万家,从业人员 319.5 万人,年营业收入 3 万多亿元,年营业利润 2 777.2 亿元,年出口合同额 33.8 亿美元。与 2004 年相比,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27.2%。其中,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两个领域年均增速分别达 28.7%和 30.5%。依此计算,预计 2015 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将超过 5 万亿元,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有望达到 6000 亿元和 5 000 亿元的规划目标。虽然在新常态、 新政策下,我国环保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胥树凡在《创新环保产业发展思路》 一文中就指出: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产业及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整体水平和质量仍然有待提高。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境,特别是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具有激励与制约作用的经济政策环境亟待优化和完善。”
 
南京环保产业园发展路径研究
 
        三、国内现有环保产业园发展情况
        3.1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环保产业发展政策推动的环保产业园。园区主导产业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关键设备制造;大气污染防治关键设备制造;环保药剂和新材料制造。 此阶段代表性的园区有成立于 1992 年的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
        第二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的生态工业园。园区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处理示范基地,专注于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拆解等项目。 此阶段代表性的园区有成立于 2006 年的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成立于 2007 年的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
        第三阶段是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政策推动的生态产业综合园区。此类园区是集环保科技产业研究、开发、 应用、 生产、 孵化、 技术扩散和技术创新等功能一体化的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 代表性的园区有 2010年以后成立的苏州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南海国家生态工业园等。
        3.2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国内各类型环保产业园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3.2.1 环保产业园造成二次污染,对周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各地屡屡发生垃圾填埋场、危废处理厂、各类环保项目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甚至导致群体事件发生的情况。
        3.2.2 环保企业各自为战,与周围企业关联性较差企业数量多但整体规模偏小,低端传统产品所占比例较大,技术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3.2.3 环保产业园的企业大多以制造与处置为主,科研、 创新、 服务能力弱放眼望去,我国环保科技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对新型环境问题探究不深,环保标准的科学性、 适用性有待增强。 笔者也曾参加过不少大大小小的环保展会、论坛等活动,发现在这些活动中环保设备生产商占大多数,而真正具有生产、 处置、 科研、 服务于一体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相比之下是寥寥无几。
        3.2.4 大量企业依靠政府补贴生存,盈利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低环保产业园的企业由于其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大多享有来自政府的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依赖性,独立发展的能力十分欠缺。企业依赖输血而自身造血能力不足。
 
        四、江南环保产业园的发展机遇
        4.1 环保产业巨大的需求市场空间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体、 大气、 土壤污染严重,治理任务艰巨,但这对于环保产业而言,又是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国家现已推出了谁污染谁付费、污染第三方治理、 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 PPP 制度等新的环保政策,将环境保护主要依靠政府的传统发展方式转变成为由市场要素起主导作用的发展方式,市场机制在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主要是加强环境监管,综合运用政策法规和市场的手段,推进环境保护的发展。多要素的作用,可以释放巨大的环境保护市场,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已经开始实施和即将开始实施的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和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将带来 8.5 万亿元的投资,实施一系列重大环境工程项目,将带动环保装备制造、 产品开发、 工程建设和各类环境服务业等全面发展。
        4.2 新环保法规、 政策出台实施
        环保行业相比于装备制造业、 智能电网、 轨道交通等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特殊性,这就要求它必须要有一个强大后盾作为发展支撑。目前我国环保相关法律建设不断加强,新 《环保法》 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也在抓紧修订。 这些法规、 政策、 措施的制定实施,为环保产业的管理和规范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新《环保法》 的实施,对环保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依法环保”要求环保产业与环保产业园的发展必须紧扣新 《环保法》 强调生态文明、 监管更为严厉、 鼓励公众参与、鼓励跨区域协调生态保护的特点。有了法律支撑,园区的发展就有了一块稳定的基石,企业的头顶也悬挂了一把利剑,不敢再胡作非为。以前 “先污染后治理” 的现象将逐渐得到杜绝,同时园区也会竭力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
        4.3 “互联网+” 的热点
        互联网与大数据纵横交织的时代,已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顺势而为,环保产业线上线下的结合也成为一种趋势。环保产业园应该依托最新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起点。
        4.4 南京市大力推行产业转型升级
        降低企业产能消耗的现状江南环保产业园首先当立足南京市,为本地企业在节能减排、形象改善方面提供支撑。像本地知名企业南钢集团目前就已将目光投向了废旧汽车拆解,固废、 危废处置等领域,这正好与环保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不谋而合。借助于环保产业园在节能环保服务、绿色生产示范方面的天然优势,全市更多企业将会在效率提升、 环保达标上得到支持帮助。
        4.5 科普政策与需求
        南京市 “十二五”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与科普相关的新型旅游项目。重点培育若干科教旅游点和重大项目,包括依托大型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面向游人开放;打造若干以科技为主题的主题公园;加强由观光向互动的旅游体验方式转变,增强科教旅游的参与性、 趣味性和科普性。
 
      结语
        借着 “十三五规划” 的东风,可以预见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全面快速发展,而环保产业园也会不断发展壮大。但更关心的是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园区发展的质量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提高。环保产业园究竟该如何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对社会、 经济、 环境的最大贡献,值得政府、 企业,环保机构组织,以及每一个环保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上一篇:香港轨道交通产业枢纽简析及启示

下一篇:中机院:北海通用航空产业城产业链延伸可期 看好大未来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