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
@成都日报:成都目前最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投产
9月30日,成都市目前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在金堂宣告正式投产。至此,一个集砂石加工、商品混凝土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于一体的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雏形初现;未来,作为“东进”项目的该生产基地,将为助推“东进”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落户“东进”热土 填补产业空白
据介绍,中电建成都建筑工业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1亿元,是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金堂县兴金开发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成都花园水城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花园水城城乡产业发展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建集团旗下的龙头子企业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以下简称水电七局)控股。水电七局是全国建筑业100强企业及中国水电领军企业,同时也是具有国际竞争力及全产业链优势的综合建造企业。
据了解,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工业园区,占地458亩,总投资10亿元,包含PC构件厂、砂石骨料加工厂、商品混凝土生产厂三大功能区,是目前成都市乃至西南厂房及生产线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也是成都装配式建筑唯一的全产业链生产基地。
“当初我们选择落户金堂,就是看好‘东进’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与金堂县在建筑工业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安置房、保障性住房工程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利用央企优势,为成都‘东进’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品实现“量身定制” 生产过程力争达到零污染
记者9月30日在该基地看到,正式投产的为该基地PC构件厂房智能钢筋加工生产线;而在正式投产前,已经试制了不同类型的产品,款式多样,功能各异。“现在装配式建筑最先进在上海,基本达到了40%左右,因此我们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在销售方面均为订单式生产,我们可以根据需求方的要求‘量身定制’。基地采用国家最先进的第二代装配式建筑生产线,效率和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目前还在做一些技术和环保方面的提升,生产过程力争达到零污染。”据该负责人介绍,相较于传统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可缩短施工周期30%左右,节能效果达到75%,节水约50%,劳动效率提高3倍,扬尘、噪音明显减少,现场建筑垃圾排放基本为零。
根据成都市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成都市装配式房建工程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市政道路、隧道、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除必须现浇的部分外,全部实现预制装配化。
推行“智慧工厂”管理体系 制造过程“透明化”
据介绍,该基地建成并全面投产后,将实现PC构件年产30万方,商品混凝土年产120万方,砂石骨料年产17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我们公司科技为先,创新求变,坚持‘创新·智造·生态’的绿色发展理念,专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产品研发,不断创新工艺,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建设高质量智能化系统工程。”据悉,该公司推行“智慧工厂”科学信息化管理体系,采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全流程信息监控平台,通过建筑工业化大数据平台,实现建筑全流程的自动化管理;采用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数据实时采集、动态分析处理,制造过程“透明化”,随时随地控制、协调制造全过程;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优化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生产能力。
在设计环节实现信息化——以设计优化降本增效,智能化程度高;制造环节工厂化——工厂化生产,加工精度高,质量把控严,工业化程度高;施工环节装配化——采用现场拼接技术,施工量大幅减少。
“我们以‘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性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和研发基地’为目标,希望可以为助推成都‘东进’战略发展添砖加瓦。”该负责人说。
广西
@中国新闻网:广西最大建筑PC工厂建成投产
9月30日,广西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一期预制混凝土构件(PC)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这是目前广西规模最大的PC生产基地。
装配式建筑是将房子的部分或所有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等特征。不但像搭积木一样简单,还具有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从2015年起,广西开始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017年,柳州开工建设占地1000亩的广西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前述投产的PC基地“4+1”自动化生产线包含中央控制系统、模台循环系统、布料系统、模台预处理系统、养护系统、脱模系统、混凝土搅拌站等,可实现中央智能实时监控系统管理、流水线全自动化流转、镭射技术精准定位模具、高精度标准化布料等智能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工作强度,降低边模耗损率,并且有效节约能耗,控制成本。
PC构件在工厂预制,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连接,施工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1/3,可节约钢筋水泥20%-30%,节约木材80%,降低水消耗60%,并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环境污染,实现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2018年6月,柳州以挂牌方式出让2宗(幅)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首次将“项目须采用装配式PC(混凝土预制件)建筑和BIM技术建设”作为竞买的附加条件。
柳州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PC基地正式投产后,将有力带动地区建筑业转型升级,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推动绿色施工,实现节能环保,对引领广西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河北省
@北风网:河北遵化首个装配式棚改项目首栋楼封顶
国庆期间,来自天津的中铁十八局大都公司正忙碌在河北省遵化市,他们承建的遵化首个装配式棚改项目——乔家洼、流水沟村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房项目,这也是他们服务京津冀的重点民心工程,这个假期迎来了首栋住宅楼封顶。
该项目的一大亮点完全采用“装配式”施工,大都公司副总经理兼河北管理部经理彭肇武介绍:“装配式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比起传统的手工建房,装配式建筑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了工期,另一方面精度更高、质量更好,可有效避免窗户漏雨、墙面裂缝、外墙保温层脱落等问题。”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地上摆放着一块块已经在工厂内制作完成的顶板、楼梯等预制构件。“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面临工期紧、工艺新、环保要求高、夏季雨水多等困难。”遵化项目经理刘汉林介绍,自今年5月1日正式开工以来,大都公司遵化项目部通过科技攻关,解决绑框梁与吊板装配部件冲突等难题,通过调整墙体顶板施工顺序以达到增加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的目的。
为打造让老百姓放心的精品工程,项目部在施工时进行跟踪检查验收及技术指导,减少返工。据了解,为添彩绿色遵化,他们制定了集环境质量监测、科学除尘抑尘、防治扬尘施工、排除扬尘隐患等多管齐下的环保方案,严格按照施工现场六个“百分百”的要求,多管齐下治理扬尘,确保施工“零”污,精心呵护遵化绿水蓝天,确保了工地空气质量始终优良。
湖南省
@长沙晚报:8个月“闪建”2.8万平方米,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十月底开园
一个月内闪电搞定方案、图纸设计,一个月内完成土地平整、进场施工,一个月内实现主体建筑封顶……10月底,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开园纳客。11月底,随着该孵化园最后两栋建筑交付使用,位于金霞经开区内的湖南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领军企业中民筑友,将创下2.8万平方米园区8个月“闪建”的“马栏山速度”。10月5日,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里,工人们如拼乐高积木一样轻松迅捷施工,让记者大开眼界。据悉,由中民筑友首创的EMPC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模式,已创下开工项目数量和面积全国第一。
8个月创下“马栏山速度”
吊车舒展长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主柱、外墙板、楼板等部件一一“拼接”……10月5日,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项目工地,296名工人放弃休假,正以每7天一层的装配式建造速度按下项目建设的“快进键”。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上清清爽爽,甚至看不到建筑垃圾。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项目地处长沙城东“一河两园”(浏阳河、烈士公园、月湖公园)重要开敞空间的核心地带,是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核心节点。项目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总建设工期8个月,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建设,装配率达70%。
自4月12日中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孵化园项目以来,中民筑友利用在行业首倡并实践的EMPC模式,创下“马栏山速度”——快速形成方案、快速图纸设计、快速土地平整、快速进场施工。
“以项目1#栋为例,4月12日项目中标;5月26日首件构件开始起吊并一次性定位安装成功,正式进入主体吊装施工阶段;7月10日完成封顶。”中民筑友建设科技集团总裁江炳生对“马栏山速度”背后的细节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目前四栋已经封顶并进入最后的装饰装修阶段,剩余两栋正在加速施工中。10月底开园后,最后两栋将于11月底如期交付使用。
首创EMPC模式,设计、制造、采购、施工“一条龙”
值得一提的是,马栏山项目所运用的EMPC模式,为中民筑友在行业首倡并实践,国内传统建筑企业以EPC总承包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为主,中民筑友是国内首家在此模式上加入了“M(Manufacture)”,即“制造”这一环节的公司。
EMPC模式具有高品质、短工期、低成本的优势,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通设计、制造、装配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相比传统方式,可实现建筑垃圾减少90%、施工用水节约80%、周转材料节省70%、施工工期缩短40%。目前,以中民筑友为龙头,长沙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已落户金霞经开区,形成“一联盟一基地三中心”装配式建筑交流服务平台。
广东省
@大洋网:四会完成“海绵城市”规划 建设243平方公里生态安全格局
《四会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公示稿,9月22日在四会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完成为期30天的公众征询,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显示,四会海绵城市的推进将分为2018-2020年(近期)和2021-2035年(远期)两个阶段实施,最终达至“水生态”、“水资源”在内的15项指标。
四会市海绵城市建设范围,涵括了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大沙镇、龙甫镇、下茆镇、江谷镇部分地区及广东省四会监狱,总面积243.93平方公里。从规划范围图看到,规划区基本上已将四会城区与城郊全部纳入在内。
《规划》显示,在整个规划区内,被划分为9个雨水分区、57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并根据功能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技术导向等原则,规划区内划定为海绵生态修复区、海绵建设改造区、海绵建设提升区、海绵建设引导区、海绵建设优化区等5类海绵城市建设分区。
一系列的管控单元与分区的有机组合下,规划区将构建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两廊、四轴、多节点”,总体形成山水伴城,斑廊成网的自然生态格局。
宏观目标上,四会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将以岭南文化与滨水景观塑造为特色,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建设魅力四会,全力打造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典范,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