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茅教授的大作《让装配式建筑去死吧》引起轰动。这样一篇对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国家标准定义、历史沿革、技术原理缺乏基本了解的情绪化文章阅读量达到几十万,并获得了很多点赞,表明了行业内对装配式建筑了解不够还不是个别现象,也反映了目前的确存在某些地区不顾本地实际情况强势推广装配式建筑所造成的业界人士的抵触与反感情绪。
此文一出,立马涌现出一堆反驳茅教授观点的文章,声称装配式建筑不会死,无知才会死,他们分别从国家政策、发展历史、装配式建筑的优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罗列了大量的政策文件、文献资料和图表数据,有理有据,再次强调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必要性并肯定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对装配式建筑的任何质疑或肯定的声音,无论出于怎样的目的,都是好事!起码,装配式建筑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更有利于问题的推进和解决。那么装配式建筑到底该不该“去死”呢?
从政策层面来说,国家是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而普及绿色建筑的捷径便是发展装配式住宅。装配式建筑顺理成章地成为当下热点,站在政策导向的风口,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蓝海,同时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装配式建筑能否成为建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业内专家“争锋相对”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显而易见,比如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稳定、能耗低污染低、生产效率高、安全事故降低、劳动强度小、作业条件好、房屋抗震性高等优势,可以解决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低收益等问题,能促使房地产进一步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效率化。
但与此同时,反“装配式建筑”派认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其整体性和安全性都不如现浇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或采用钢筋套筒灌浆,也就是将伸出两个构件的钢筋共同锚固在现浇混凝土中来实现的,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构件只是粘接而已,没有也不可能连结成整体,也没有办法消除连接处裂缝。而钢筋套筒灌浆工艺由于现场缺乏有效检测手段,且以目前工人的技术水平,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因此,构件连接部位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形成安全隐患,还可能发生渗漏和结露。
客观的说,现阶段,装配式建筑在还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相比于已经发展成熟的传统建筑模式,确实会存在某些缺陷,但是从其目前的发展态势就能看出,装配式发展成熟以后,“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安全事故降低”等优点将会一一显现,从各方面完胜传统建筑模式。
由此可见,装配式建筑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彻底摆脱争议最有力的手段就是让装配式技术走向成熟,众所周知,一项成熟技术的诞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从装配式人才培养现状来说,目前其教育资源如师资、实训条件、教材等均相对匮乏,虽然一些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了专业,并不断引进企业技术、产业经验等优质资源,校企双方共同打造师资、课程和基地,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建筑类专业装配式方向人才培养,但是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尤其是装配式人才培养实训教学方面,已成为职教领域普遍关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