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装配式建筑?代表着装配式建筑重要发展方向的钢结构住宅有何优势?广西发展钢结构建筑前景如何?
在刚刚落幕的2017年广西装配式建筑展览会上,引领广西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风尚的南宁诗蓝杭萧钢构以“钢结构住宅样板房”亮相展区,展示了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近日,南宁诗蓝杭萧战略合作伙伴杭萧钢构副总工程师李文斌,就钢结构住宅体系如何引领建筑业“绿色革命”进行了介绍和解答。
问:此次展览会是广西举办的首届装配式建筑展览会,如何评价这次展览会?
答:这次展览会办得很成功,很及时,让相关部门、各行各业、社会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优点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将有力促进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住宅产业在广西的发展。
问:装配式建筑目前发展趋势如何?
答:装配式建筑是大势所趋。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要求,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文件,提出发展目标,制定落地措施,并安排了优先保障用地、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收支持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目前,越来越多的建设企业、房地产企业、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加大了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应用力度。这次展览会有来自广西和全国各地的几十家企业参展,展示了各自的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项目案例,说明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市场潮头,说明大家都看好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问:目前广西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发展处于什么水平?
答:我个人理解,广西的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体上看,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尤其是广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
问: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当前面临什么机遇?
答:去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建筑钢结构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加快建筑钢结构推广应用,推动建筑业绿色发展,推动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是顺应绿色发展、技术进步、建筑换代等多方面趋势的自然结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有经济循环特征,能够减少排放,可循环利用,便于装配,便于机械加工。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装配式建筑的一个交叉点、连接点。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改变了传统建造方式,节省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品质功能;建造过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构材料可再生利用、建筑垃圾排放少。钢结构建筑本身还可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储备,大量采用钢结构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现在钢结构建筑覆盖率还不是很高,原因在哪里?
答:其实钢结构建筑并不少,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基本都是钢结构的。目前普通住宅采用钢结构比较少,主要是出于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随着杭萧钢构发明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专利技术将建造成本大幅降低到和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本持平,全国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住宅建设项目采用钢结构体系。
问:钢结构建筑、住宅,现在技术、成本处于什么水平?与传统建筑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诗蓝股份是杭萧钢构在广西的第一家战略合作单位,依托杭萧钢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专利技术,共同投资在南宁市建设“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生产基地,发展装配式建筑钢结构产业及配套产业。“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钢结构造价高的问题,近年来在全国迅速推广应用于普通中高层住宅项目。
总的来说,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住宅,有八个方面的核心优势:建设周期短、综合投资省、工程质量优、抗震性能好、节约能源、绿色环保、得房率高、布局灵活。以大家关心的成本、工期、得房率为例,采用钢管束体系自重减轻节省了桩基及基础造价,用工量少、工期缩短、提前交房、资金回笼快而带来资金周转率提高和人工成本、财务成本、安置费用下降等因素,钢管束体系装配式建筑、住宅的有效使用面积大大提高,综合造价大幅度降低,在抗震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经济效益尤为突出。
问:钢结构建筑、住宅在防火、防腐方面怎么处理?
答:钢结构建筑、住宅的核心是“钢管束式剪力墙”,考虑到防火、防腐等问题,“钢管束式剪力墙”至少做5次喷漆,在工地吊装后,外墙还要进行防火、防水处理,内墙则有5—8厘米的防火板。钢板几乎不和空气接触,杜绝锈蚀,里面的防火板不影响住户钉钉子等日常需要。
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能否谈一谈钢结构建筑的创新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我觉得应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个机制,确保从理论攻关到技术研发,再到成果转化是顺畅的。其次是为创新提供保障。第三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比如技术创新,可以设立重点研发项目,解决体系研发、技术标准完善、设计标准化与工程化、关键材料、国内外标准转换与对接、技术与产品配套、工业化建造技术及应用示范等一些问题。这方面,杭萧钢构在武汉、杭州等地的绿色高层钢结构住宅建筑项目就不错。
创新保障可以做的也很多,比如建立技术标准、软件、图集等大数据信息平台,设立技术研究与人才教育两方面专项资金,加大研发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企业、学界、大众创客对接的互联网平台。
人才培养主要是构建多层次培养体系,培养管理、设计、制造、施工、监理、检测的技术与产业工人队伍。
问:为什么发展钢结构建筑需要大量产业工人?让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的意义在哪里?
答:钢结构建筑作为工业化建筑的最重要代表之一,与传统混凝土建筑主要依靠农民工手工建造完全不同,钢结构建筑要求的是标准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所有管理依据数据采集进行信息化的处理。这样的生产模式把传统建筑中最不确定的“人的因素”降到最低,促使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并且不断提升知识和技术积累。
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为农民工转化成产业工人,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一方面,钢结构企业不仅通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让大批农民工转型升级为产业工人,同时,企业培养的产业工人未来将不断释放给社会,满足其他产业的需要,大大缓解“技术工难招”的现状。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也为农民工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职业,让一大批新兴产业工人具有归属感,提升了他们的谋生技能,让他们在城市中更具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