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稳步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三河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聚集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担当落实、持续改善民生,加快“大湖名城后花园、长三角知名旅游古镇”的建设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安徽纵深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总基调,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推动三河迈入全域旅游名镇、特色产业重镇、现代化强镇建设的新阶段。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4.4%;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8.13亿元,同比增长5%;限上零售额7.84亿元,同比增长5%;建筑业产值14.41亿元,同比增长5%。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开创全域旅游名镇新局面
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紧扣休闲旅游主题,以乡村旅游“421”行动为路径,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持续擦亮“古镇街区游、绿色生态游、和美乡村游、现代工业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丰富旅游形式内容,完成“诚信景区”建设,成立肥西县首家乡村旅游联盟,打造环巢湖生态圈休闲旅游“首选地”,做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复核工作,全力提升三河文化旅游集聚区能级。推进景区建设提档升级。全面完成景观河道整治、景区复古修复、配套道路提升、夜景美化亮化等系统性全域旅游项目下剩工程。围绕核心景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延展带动镇域片区的影院、街区、科普宣教基地,有序布局餐饮、商铺、民宿、夜经济等商业配套,在提升烟火气的同时,积极打造微旅游新热点,建设环巢湖地区文旅地标,实现传统与现代相融共进。继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文赋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省级水文化节(赛龙舟)、美食文化节、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契机,将三河古镇文化底蕴转化为品牌标识,展现三河“原生态”的乡土之美。用好“田园秘籍”,大力支持木兰社区徽山月民宿餐饮提升改造,打造高标准、多功能游客休憩地,培育1家五星级农家乐。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引进市场化运营,完成建设社区茶安、许桥片区民宿改造,打造三河民宿集群,以民宿聚集区带动乡村发展。融合研学游等市场化需求,促进传统旅游业转型升级,完成滨光产学研基地建设,打造全省唯一一个研学旅游创新及展示中心。
(二)着力激活特色产业重镇新引擎
筑巢引凤搭平台。扩大有效投资,全年计划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个,力争全年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个。壮大市场主体,确保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限上商贸企业1家,摸排帮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积极培育发展势头良好的临规企业。坚持工贸强镇,推动“小升规”“规做精”,加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促进镇域经济持续向好。产业驱动强招引。强化产业项目签约、开工、投产、达产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推进华莱士(安徽)食品生产冷链配送中心项目、富光不锈钢杯壶生产一期项目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投产;主动靠前为企业解决用地保障、用工缺口等难题,推动完成丽清环保、五星果品、今统、龙兴钢构等新签约项目手续办理,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扎实推进“五经普”。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紧盯登记关键环节,在前期台账填报基础上,针对性指导普查员高效开展正式登记,摸清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家底”,确保数据应统尽统、颗粒归仓,建立全镇产业发展基础数据库,全方位展现三河经济发展成效。
(三)着力彰显现代化强镇新作为
加快城乡规划建设。强化镇村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加快推动九联至木兰连接线道路建设项目、清平中学至上三路道路建设项目计划申报,积极跟进2024年西滨路等5条乡村公路维修项目落地生根,全域优化交通布局。实施地下管网“一张图”管理,摸清镇域范围内地下雨污管网底数,对各类排水设施分类编组,做好水环境治理“后半篇”文章。高标准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完成5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推进11个村庄规划审查工作。加快提升镇村颜值。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和美乡村,年内完成临丰村全域和美乡村建设,新开工茶棚社区团结中心村建设和7个较大自然村庄整治,加快滨湖社区剩余自然村庄提升。以实现文明创建“国检”达标为目标,提升镇区风貌品质,强化农贸市场专项整治,打造平安文明干净镇区;确保通过全国文明村镇、国家卫生镇复核;谋划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林长制网格化管理,加强镇区及农村道路绿化养护巡查、督查,开展绿化整治提升行动,切实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严格落实河长制,巩固镇区流域水质整治成果,统筹水安全、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工程,做好蓝藻应急防控打捞工作,不断提升打捞处置能力,争取做到辖区内12公里巢湖岸线蓝藻不聚集、无明显异味,确保流域水质稳定达标。
(四)着力绘就美好生活新画卷
开启征迁安置“加速度”。继续高效快速推进征迁安置工作,严格按照节点时限要求,依次完成滨锋、河口、五合、三十二联圩水毁、滨湖安置点等项目任务,今年计划回迁安置房屋10352套。完成12条安置点配套道路的前期规划手续,进一步完善安置点及通往安置点的排水、给水、供电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确保拆迁安置户安居乐业。筑牢民生保障“强堡垒”。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落实“三个责任”,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探索“一网双联多元”乡村治理模式,坚持信访事项周调度,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持续做好老年助餐、老有所学和适老化改造等各项暖民心行动,提高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全面落实救助政策,保障好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用实际行动深度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宗旨。进一步优化镇域教育空间布局,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对河口养老服务中心各项制度的落实和管理,提升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完成龙安、跨河卫生服务室改造和九联卫生室搬迁开诊,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完善城警、城保、城社联动机制,解决单个部门“看到管不到”的问题,有效治理出店经营和车辆乱停放等现象,对镇区秩序进行精细化管理,形成机制顺畅、职责明确、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力争文明创建月考评总分居于同类乡镇前列。以智慧肥西吹哨试点为契机,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提升城镇治理效能,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五)着力实现乡村振兴新跨越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完成临岗灌区“三达标一美丽”、三十二联圩排灌总站等水利项目,为全年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处,推动“农业信息化”农村19个村(社区)全覆盖;实施好西湖、五合、太华、滨锋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加快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建设,争创市级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持续夯实农业基础;抓好科技装备建设任务,提升农机防灾、救灾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力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率达90%以上,助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打造“环湖、沿路”农文旅融合发展聚集区,培育“农业+”“乡村+”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结合现有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扩大特色种植,重点发展绿色优质粮油、绿色优质果蔬和水产健康养殖三大产业。成立全市首家种植业协会,打造三河特色优质粮油和果蔬品牌,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打响打好“一区两带”品牌,构建农文旅融合水产养殖示范带,力争水产面积突破一万亩,争创市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围绕“三落实一巩固”,扎实做好省级成效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聚焦特殊人群,做好部门和网格预警监测,持续发挥防返贫动态监测长效机制,筑牢防返贫底线。持续做好产业、就业、教育、金融等各项帮扶政策,计划2024年建档立卡脱贫人口防贫保参保率100%,特色种养业奖补、“雨露计划”、小额信贷等各项指标高于上一年度。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计划本年度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幅达20%,持续做好衔接资金项目谋划和申报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六)着力展现政务服务新气象
规范制度提升工作质效。认真抓好制度建设工作,严格执行考勤、请销假、公车管理等规章制度,修订完善镇村两级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机关管理,做到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管长远。坚持“实在、实干、实绩”工作导向,以昂扬奋进的姿态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推动更多工作走在全县前列。在全镇上下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工作氛围,切实以政府的“实干指数”换取三河的“发展指数”。严明作风营造廉洁氛围。认真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民生与促进发展。持续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干部作风建设,开展建设领域和招投标领域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效能督查。强化廉政风险点排查,全力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搭好擂台激发“最强动力”。继续完善三河镇机关、村(社区)“双创”考核管理,上线考核管理平台,围绕县镇两级节点派单考核,结合季度晒评、效能考核等维度,实现对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全过程管控,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提高干部节点执行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部门和村居干部的交流使用,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创新“擂台比武”“沙龙”等方式多维度识别干部,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新进展、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