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广西《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7-19  点击:3502
《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加快培育一批群链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近日,《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加快培育一批群链牵引力强、产出规模大、创新水平高、核心竞争力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行动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亮点,如何培育链主型企业,有哪些支持和保障措施,对当前广西工业发展有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工信厅、科技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培育100家链主型企业 推动产业增链补链强链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高端绿色家居、现代轻工纺织等重点支柱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中培育100家以上链主型龙头企业。


  ■链主型龙头企业遴选标准

  在广西注册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制造业企业;

  群链牵引力强,在广西有本行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6家以上;

  产出规模大,年工业总产值(或年工业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或年缴税3000万元以上;

  创新水平高,拥有自治区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自主品牌或发明专利,主导或参与制定相关领域技术标准;

  核心竞争力突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或国外)行业位居前20位、关键零部件竞争力位居前50位;

  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及发展方向,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

  近3年内信用记录良好,没有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事故。


  ■解读

  北海发挥惠科电子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智能显示终端产业链,目前已累计引进配套企业31家,产业新城年产值超过两百亿元;钦州引进华谊化工,从“一枝独秀”到“多头并进”,不断释放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油、煤、气、盐”特色化、专业化石化产业体系;柳州市依托3家整车企业、4家专用车企业,集聚1000多家骨干零部件企业起舞,形成千亿元汽车产业集群……


  突破一个点,延伸一条链,可以打开发展新格局——当前,培育壮大链主型龙头企业正日益成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广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和超过10亿元的高成长性企业成为骨干企业,支持“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等加快发展,形成一批“链主”、生态主导型骨干企业。


  “近年来,我区形成了‘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工业发展理念,围绕广西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截至目前,我区百亿元工业企业有20家、自治区级龙头工业企业105家。”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马义生表示,《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的推出,是在原有的产业发展生态基础上,以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为引领,聚焦关键产业链增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加快推进工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马义生介绍,《行动方案》的制定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协同发展,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强化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二是坚持精准协调,围绕链主企业的短板痛点,加强创新驱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推动产业链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三是坚持统筹规划,聚焦重点支柱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力争用3—5年时间为广西培育100家以上链主型龙头企业。


  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壮大龙头企业实力

  ●实施龙头创新引领力提升行动

  ●实施龙头市场主导力提升行动

  ●实施龙头群链带动力提升行动

  ●实施龙头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

  ●实施龙头产业链项目建设行动


  ■解读

  企业是生产的细胞,也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有强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才能夯实产业链、供应链。


  培育“链主”,首先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目前,我区正通过开展“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实施百家龙头企业、百家单项冠军、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百”培育工程,打造领航企业新方阵。但总体上看,与发达省份相比,我区规上企业、龙头企业支撑不足,专精特新企业偏少,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尚未形成。


  针对我区企业发展现状的短板和不足,《行动方案》提出了实施强链主五大行动:实施链主创新引领力提升行动、实施链主市场主导力提升行动、实施链主群链带动力提升行动、实施链主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和实施链主产业链项目建设行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龙头企业要走在前列。在培育‘链主’企业的过程中,我区将加快推进‘千企技改’和‘千企科技创新’工程,推动龙头企业率先转型发展。”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詹健表示,一方面,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每年组织开展100项以上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治区对事关全区产业发展大局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以“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加快建设高水平制造业创新平台,推动每家链主型龙头企业至少建立1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每条关键产业链组建1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和创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500个首台(套)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行业话语权的产品。


  在实施龙头市场主导力提升行动方面,促进“品质革命”和精品制造,引导企业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每年培育20家自治区级及以上质量标杆企业,到2025年力争自治区级及以上质量标杆企业超过300家。持续开展广西工业品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实施“千企开拓”外贸强基础工程等措施支持企业开拓市场。


  “目前,我区已经建立‘千企开拓’待转化企业项目库,列入300家以上‘零外贸’规上工业企业,今年将举办广西‘千企开拓’线上专场出口展,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此外,支持企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设立海外营销中心,布局建设一批海外仓,力争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增长15%以上,突破120亿元。”自治区商务厅外贸处处长雷仲华表示。


  “链主”企业能集合产业链上各个规模企业的生产、供需等环节,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网状产业集群,持续带动产业链内的中小企业梯次成长。为此,《行动方案》针对龙头群链带动力提升,提出深化应用产业林全景图,开展补链强链延链专项行动、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等措施;在项目支撑上,将建立产业链项目储备库和“一链一项目库”,全区每年力争新签增链补链强链亿元以上项目超过300个。通过丰富产业关联、要素支撑、产业图谱和创新支撑等产业生态信息,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形成产业发展“链式效应”,有效提升产业链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


  强化保障措施 形成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要素支撑

  ●保障项目用地用林

  ●保障企业合理用能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夯实人才资源支撑


  ■精准服务

  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

  一名自治区领导、一条产业链、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


  ■解读

  企业能否发展壮大,要素保障是关键。为推动链主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项目用地用林、企业合理用能、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夯实人才资源支撑等方面出台真金白银的支持政策。


  在保障项目用地用林上,鼓励链主型龙头企业在符合现行政策并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支持链主型龙头企业与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联合参与产业用地“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在保障企业合理用能上,加大对链主型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在全区范围内统筹安排指标保障链主型龙头企业项目的合理用能和污染物排放需求。


  对被认定的链主型龙头企业,在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认定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每家企业2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对链主型龙头企业特别重大的项目,自治区和各市、县(市、区)可通过直接股权投资、投资补助等方式给予“一企一策”支持。在夯实人才资源支撑上,实施产业链创新人才发展计划,每条关键产业链聘请1名院士(或知名科学家)担任首席科技顾问、5名以上知名专家担任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培育一批产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和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


  为护航企业发展,今年我区为全区前110家、前500家企业确定了联系服务的责任市领导、工业振兴特派员,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完善和落实企业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3张清单”,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根据《行动方案》,结合自治区链长制工作,我区将建立“五个一”(一名自治区领导、一条产业链、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方案)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议事协调会议制度,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产业链薄弱环节,推动内外部资源统筹管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上一篇:解读《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篇:《山西省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营商环境3.0版改革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