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又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危机余留问题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近期,希腊和西班牙再爆新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股市暴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中国企业如何把握“全球衰退与中国机会”这样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全球经济大势,重新调整自己的坐标定位,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获得最佳的生存发展空间。我们研究认为,企业在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中要突出“七个注重”。
一、注重联合重组,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美欧主权债务危机后,世界经济处于大洗牌、大兼并、大调整、大转型之中,各大经济体迅速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重组,以其达到赢得资源、占领新兴市场、抵御危机的战略目的。中国经济也面临外部需求疲软、国内产能过剩等突出问题,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家确立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及时引导中国经济从依靠外需转变为依靠内需,从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型增长。目前,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严重、国际间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好一些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较弱等突出问题。业界认为,必须切实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合理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竞争性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对此,我省企业要加快兼并重组,以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做强做大优势企业。要以我省石化、矿产、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医药、木材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动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加快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注重转型升级,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产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企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省传统企业大多是资源和劳动力“两个密集”型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资源开发和扩大就业。实践证明,传统的“两个密集”型产业是粗放发展模式,资源密集型高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劳动力密集型缺乏科技创新竞争力。目前,我国资源和人口两个红利逐渐消失,迫切需要实施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为导向的新一轮转型升级。技术密集型更加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资本密集型更加突出资本高投入和高回报。对此,要以新的两个密集型为引领,加快推进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要更加注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型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注重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和命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最具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的企业大多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向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最新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不断激发企业自身的内生动力,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长久的发展。对此,我省企业要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战略位置,切实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建立过硬的科技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想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取得不败优势,就必须占领人力资源的制高点。一是盘活存量。对现有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要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方针,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工程。二是引进增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要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每年从高校吸收一批急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创新队伍。三是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以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发人才,有效的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注重产学研联合,提高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一是注重企业之间科技合作,提升联合技术攻关能力。二是注重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有效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和试验手段等优势。三是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迅速提升自身技术创新实力。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的运行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之路。
四、注重品牌战略,占领高端市场
在市场经济时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品牌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追捧,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工具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品牌的国际化已经不可避免。现代跨国公司绝大多数都是世界知名品牌公司,尤其注重品牌战略的运用,通过品牌的全方位输出形态,逐步占领了国际高端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实现全球战略目标的核心武器和资本扩张的重点手段。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要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中取得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企业自身品牌和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后盾,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把产品质量作为创新品牌的基石。一个品牌成长为名牌依靠的是质量,倒牌大多也因为质量出了问题。二是强化市场营销,提高品牌认知度。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与市场、产品与消费者的博弈,市场营销是产品赢得品牌的重要一环。三是把握规律,突出个性化特征。在世界个性化趋势变化中,顾客的价值体验和差异化价值实现已经决定了产品的最终销售,个性化服务必不可少。#p#分页标题#e#
五、注重管理创新,
打造企业文化软实力
在市场上,企业间在产品的质量、价位、品牌的竞争,是企业硬实力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竞争,软实力更有硬效益。企业文化的内涵很深刻,包括企业精神的提炼,企业哲学的归纳,发展战略的确定,员工理念的整合,给全体员工树立统一的价值观,整合员工的行动和理念,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所以企业的管理创新要向打造企业文化转型升级,对员工要以人为本,给予人性化关怀,调动人性、维护人权、发扬民主,发挥企业文化的磁场作用,对内增加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同时注重打造企业自身特色文化,企业员工世代传承,在市场中保持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六、注重银企合作,提升融资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强则企业强。当前,资金问题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仍然突出。对此,要努力构建政银企三方联动的工作体系,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调、银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银政企之间的协同协作。一是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努力构建诚实守信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宣传,积极参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金融机构要立足地方,提升服务发展的新能力。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走出困境,实现共赢发展;要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紧密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加大对重点发展“十大产业”、县域经济、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积极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我省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三是企业要更新融资发展理念,拓展融资渠道,探索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有效方法,借鉴世界500强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发展的经验 积极创新上市融资、股市融资、产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形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融资能力。
七、注重信息化建设,
创新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目前,以信息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经济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又一次革命。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我省传统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三项新技术的应用:一是加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具有超大规模的信息容量和天量的计算功能,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建设提供坚实的信息载体;二是加快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可以为所有的商品在网上实施标识认证,尤其是企业在网上销售商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三是加快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的应用。目前的网络靠宽带连接,随着3G、4G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每部手机都能成为互联网的终端用户,网民数量将由现在的4.4亿人增加到10亿人,网民马上翻一倍,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企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将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环节。企业只有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化解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以企业发展战略的不断创新,推动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