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解析亚洲三大首都经济圈之政策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4-05-09  点击:2120
从规划相对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和首尔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因素对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规划相对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的东京都市圈和首尔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政府的导向和政策因素对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章,让我们对比这些首都经济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发展历程,从而为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一、东京都市圈

       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政府对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布局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城市规划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日本城市规划学会、都市圈建设委员会对东京及其周边城市形态和规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种发展模式的方案。

       1956年日本政府提出构建“首都圈”的方案,并设立了首都圈整备委员会,负责首都圈规划工作。为了推进东京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五次首都圈建设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实施,东京都市圈经历了从最初的效仿“绿环带+新城”发展,到“一极集中”的发展模式,再到“多心多核”的空间结构的发展过程。

       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根据发展实际,对相应的规划进行调整。
       在《第一次首都圈建设规划》造成城市出现类似“摊大饼”模式的情况之后,日本政府在“第二次规划”中提出将东京城市发展成为一个管理枢纽。该次规划促进了东京中心城区的大规模改造,带动力都市圈内部边缘区域的开发。“第三次规划”则提出都市圈内多中心城市复合的构想,以分散东京管理枢纽功能。可见,每次规划的内容是根据发展的情况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并非一成不变。

       2、对都市圈进行统一规划。
       为确保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协作,日本政府对整个区域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同时政府从都市圈大局出发,出台交通、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产业一体化等区域政策。这些区域政策的实施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不划分具体的城市等级,适用于整个都市圈内的所有成员城市。

       3、建立和完善交通体系。
       通过在都市圈区域内修建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快速公共交通体系,缩短了都市圈内城市间的通达时间,为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二、首尔经济圈
       首尔经济圈的形成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韩国工业化快速启动时期,在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1982年,韩国政府颁布了《首都圈整备计划法》,该法首次明确了首都圈的边界,同时依据该法韩国政府制定了“两次首都圈整备计划”。而60年代到90年代的韩国政府制定的三次国土规划,虽然只是规划了首都圈发展的方向,并未完全解决首都圈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但是经过三次规划,扭转了首都圈盲目扩张的方向,首都圈的发展方向与政府调整的方向已经基本一致。

       在首尔经济圈的发展过程中,韩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划使首都圈的空间发展更趋于合理,避免了无限制的空间蔓延和恶性竞争。同时,韩国政府充分建立了很好的决策和规划协调机制,成立了“首都地区管理委员会”管理首尔经济圈发展中的事务。​在首尔经济圈的发展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制定较为完善、系统的规划。
       首尔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定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规划,为城市间的分工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其中,“首都圈整备计划”包含有明确的规划体系,包括土地利用、人口布局、产业发展、教育发展等专项规划。

       2、确保规划的最高地位。
       根据《首都圈整备计划法》第3条的规定,《首都圈整备计划》在首都圈范围内优先于根据《有关国土计划及利用法律》的城市计划、根据其它法规的土地计划或开发计划,并成为这些计划的基础。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或地方政府负责人不可制定和实施不符合《首都圈整备计划》的土地利用计划或开发计划。

       3、设立中央和地方共同组成的协调机构。
       为协调解决首都圈发展中的问题,韩国政府设立了“首都地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成员包括首尔特别市市长、仁川广域市市长和京畿道知事,由国务总理任委员长、财政部部长和建设交通部部长任副委员长、相关部委长官任委员。这样的一个跨辖区的机构,保证了各项规划政策的实施。

       三、京津冀首都经济圈

       京津冀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最早开始于1988年成立的环京经济技术协作区。在这之后的十几年时间,这一概念处在研讨的阶段。2004年,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但由于顶层设计牵涉的方方面面问题没有解决,因此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经过了近十年的编制、探讨,预计京今年津冀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总算要出台了。
       四、小结

       从以上对东京都市圈、首尔经济圈、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发展过程中的政策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日本、韩国政府在首都圈的发展中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政策和规划,并建立了跨区域的协调机构。与之相对应,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京津冀三地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发展思路和规划,这也是制约其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因此,京津冀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关键就是要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限制,明确整体发展定位和经济圈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实现经济圈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否则,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就可能永远都停留在表面。

上一篇:2014扬州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企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及其模式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