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优势
本市在智能装备方面具有特色优势,在智能制造装备、智能能源装备、特色智能专用装备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水平处于行业领导地位。智能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方面,聚集了北京机床所、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精雕科技等机床技术研发和生产龙头单位,拥有中航智、遨博、京仪自动化、哈工大机器人等工业及特种机器人制造企业以及清华、北航、北理工等机器人技术研发重点高校,拥有超同步、SMC等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制造企业。增材制造方面,汇聚了三帝科技、易加三维、鑫精合、太尔时代等金属、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制造企业。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方面,拥有和利时、京仪、远东仪表、华德液压等高性能传感器、智能仪表、智能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同时,汇聚了机科发展、京东等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研发企业。北京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面拥有雄厚实力,聚集了航天云网、北自所、树根互联、数码大方、石化盈科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能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国内领先。智能新能源装备方面,拥有国电联合动力、金风科创、三一重能、中科信等装备研发和制造企业;天诚同创、合纵科技等智能电网关键零部件及成套装备制造实力行业领先;四方继保、科锐、北变微电网、电科院等企业在能源自动化集成装备方面能力出众。
拥有众多特色智能专用装备研发及制造能力。公共安全和应急装备方面,同方威视是全球领先的安检产品和安全检查解决方案供应商;东西分析仪器、普析通用、北分瑞利等仪器制造商在科学仪器制造行业地位领先;中航建、大恒新纪元、天康达、新维畅想等企业在文物保护及数字创意技术装备方面拥有创新实力。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掌握一批国际前沿核心技术和先进工艺,部分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造解决方案等领域形成5至7家产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公共平台,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协作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培育一批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10家左右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全国智能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区和系统解决方案策源地。
3.重点方向
一是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聚焦重点领域,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推动系统集成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产业化应用。
二是发展智能能源装备
聚焦高效、节能、绿色等核心需求,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装备、能源互联网装备、能源自动化装备,开展技术研发及首台(套)装备研制,支持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三是发展特色智能专用装备
实现公共安全和应急、科学仪器、文物保护及数字创意等领域技术突破,打造北京特色智能专用装备产业。
二、典型案例
案例1.和利时科技集团
和利时(HollySys)始创于1993年,是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集团总部位于北京,目前在杭州、西安、深圳、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意大利设有研发、生产或服务办公基地。北京总部建成了可靠性与系统仿真试验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四条自动化产品生产线。主要从事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核心业务聚焦在工业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和医疗自动化三大领域,累计为全球超过一万家客户提供了近三万套控制系统,“HollySys”已成为自动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于2008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和利时提供以DCS、DEH、SIS等自主产品为基础的过程自动化完整解决方案,在火电、核电、石化、化工和智能过程装备方面业绩卓著。全厂一体化控制系统,全面替代进口,福建鸿山100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是目前中国按现场总线技术设计、控制规模最大的百万机组项目。和利时的数字化仪控系统,推动我国核电系统实现了全面自主化,公司业绩遍布国内所有已建和在建核电站,并出口巴基斯坦。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德国巴斯夫公司、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等企业的装备控制系统方案提供商。
和利时提供的以ATP、TCC、BTM、LEU、TC、Balise等自主开发产品为基础的350km/h高铁列车安全控制系统(CTCS-3标准)和250km/h客运专线动车安全控制系统(CTCS-2标准),均取得欧洲安全认证机构的SIL4级安全认证。列车安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中国众多的高铁和客运专线项目。自主研发的地铁列车和地铁车站的安全控制、运行监控和全自动化驾驶解决方案,在北京、深圳、广州、香港、新加坡等地众多项目中投入运行。
和利时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创新型企业、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了二十多项863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高科技产业化专项和工业强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拥有自主产品开发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00逾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参与并主持多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其中3项轨道交通行业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并发布。
和利时可靠性试验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集气候环境试验、机械环境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内部独立检测机构,该中心在2011年通过了德国莱茵(TüV)公司有关ISO/IEC 17025标准的实验室认可评估,是国内自动化企业中最早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认可的实验室之一。
和利时研发的技术创造了:中国第一套实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中国第一套获得国际安全认证的安全仪表系统(SIS)、中国第一套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中国第一套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PLC)、中国第一套客运专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国第一套国产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案例2.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专门从事无人机等无人智能装备系统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总装备部确定的国家重要军民融合试点单位,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承担平台武器系统总体的民营企业,已具备国家保密资质、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武器承研承制资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等军工资质。
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数量约400人,研发人员约150人(60%以上拥有重点高校硕博学位),专业总师10余人,申请国际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8项。
公司拥有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电控共轴操纵系统、旋翼技术和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HeliAP飞行控制系统,采用高可靠多余度航电系统、国际领先的自适应H∞控制算法和分布PEM辨识算法,比国内使用的经典PID控制算法至少领先10-15年,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和突破,填补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空白;电控共轴操纵系统较传统共轴直升机操纵系统零部件减少了50%,重量减轻了40%,显著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案例3.SMC(中国)有限公司
SMC全球化企业集团,是世界著名的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拥有业内最大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直属分公司。
SMC(中国)有限公司是SMC株式会社的海外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四个现代化工厂、两个物流中心。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型气动元件研发、生产的产品出口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企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及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制造气动元件与装置及其他辅助元件、工业自动化元件装置及相关电子元器件为企业核心产品,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件,被列为“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动技术与产品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汽车制造、半导体/液晶面板、太阳能电池、LED、机器人、机器手、生物医药工程、食品包装工业等行业自动化生产线。
SMC公司的主要客户为世界500强企业,遍及汽车、电子、能源、机械及食品包装各个领域。同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4所著名学府开展合作,在各校设立了SMC奖学金,建立世界先进的气动技术中心,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气动技术专业人才。
企业2017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6亿人民币,出口额26亿人民币(约合4亿美元),纳税总额6.5亿人民币。年研发投入约3.2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6%;平均每年新开发产品的销售额40.1亿人民币,占销售收入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