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方标准《产业园区运营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发布。该《规范》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出并归口负责,深圳市质量强市促进会、深圳市新一代智慧运营公司、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公司等行业企业共同起草,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产业园区运营规范。
相关研究显示,国内大部分园区运营存在侧重一般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单一、管理服务智慧化程度不高、支持企业创新及促进产业链融合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深圳此次发布的《规范》聚焦行业共性问题,立足产业园区现实发展需求。
《规范》构建了覆盖园区规划、服务、数智化、绿色低碳等全链条的产业园区运营管理体系,共分为九大章节,涵盖适用范围、管理要求、服务标准、安全环保、监督改进等关键领域,实现了四大重要创新。
一是创新提出全周期管理机制。明确园区规划、建设、招商、运营、退出各环节的责任主体与流程规范,强调 “规划先行” 与 “动态评估”,确保园区发展与区域战略协同。二是创新构建精细化服务体系。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提供从工商注册、政策申报到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的一站式服务,推动园区从传统物业管理向全链条产业服务升级。三是创新强化绿色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危化品管理、应急演练等具体要求;同时将碳排放监测、资源循环利用纳入环保条款,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四是创新引入智慧化赋能手段。鼓励园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精准度,实现园区管理服务智慧化升级。
通过探索建立 “五星级” 第三方评估体系,《规范》可科学评价园区运营水平,引导园区提升服务能级,增强企业创新支撑能力。一方面可以规范产业园区运营,提升产业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园区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产业园区主动转型升级,提高智慧化管理服务能力,落实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还可以为政府管理部门或第三方对产业园区运营管理能力评价提供指引。
业内人士表示,该标准作为全国首个覆盖园区运营全流程的综合性规范,填补了国内产业园区运营标准空白,在物业服务、产业服务、智慧化等领域具有显著前瞻性,为后续管理及行业评价提供了统一标准,对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