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吕占志: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1-06  点击:102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集中数字业务及相关服务的关键生态系统,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成为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孵化器,对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以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主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实现产业生态系统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 。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催化了全球经济的深刻转型,标志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以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在经济活动中的普遍使用为特征,已经重塑了产业、商业和劳动市场的格局。在此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集中数字业务及相关服务的关键生态系统,促进了创新、创业和经济增长,成为技术进步和数字化转型的孵化器,对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以培育数字经济产业为主导,主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5G 等技术,实现产业生态系统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功能服务精准化和运营发展智能化的智慧园区 。


      然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迅猛发展伴随着重大的可持续性挑战。这些园区追求快速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目标往往使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和长期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被忽视。与数字产业相关的能源消耗及其产生的废物对环境构成了重大挑战。在社会层面,虽然这些园区创造了高价值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有加剧收入差距和扩大数字鸿沟的风险。从经济角度看,对短期利益的关注可能会损害企业和更广泛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


      鉴于这些挑战,政策制定者、产业领袖和学者之间日益达成共识,即将可持续性整合到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核心战略中。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协同发展环境、社会和经济提供了一个全面框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须采取减少环境影响、促进社会发展以及确保长期经济增长和韧性的实践和解决方案。


      本文探索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重点讨论这些园区如何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和经济繁荣之间的平衡。文章首先评估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当前状态。随后,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路径,包括采纳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实施循环经济实践和推广社会责任投资。通过分析不同园区成功实践的案例研究,为园区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一、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一)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实践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着环境保护的重大挑战。数据中心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设施,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成为关注焦点。许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面临着能源消耗高和碳排放量大的挑战。数字经济虽然减少了物理产品的生产和运输,但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运营会消耗大量电力,导致能源需求急剧增加 。


      尽管如此,一些先进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已开始采取积极措施以减轻环境影响。例如: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建立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实施严格的废物回收和处理程序。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


(二)社会责任的实践与挑战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技能要求的提高使部分低技能劳动力面临失业的风险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到 2025 年,自动化将导致全球约 8500 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也将创造9700 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这一转变需要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和培训项目减少就业市场的不匹配 。此外,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扩张有时会对当地社区产生负面影响,如房价上涨和生活成本增加,引发社会不满。因此,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平衡发展与社区福祉成为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经济增长的成就与不平衡

      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通过吸引投资、推动创新和增加税收等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园区之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滞后。


      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地域之间,也存在于园区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更多资源和支持,而中小企业则面临较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一些园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政策支持有限或缺乏有效的产业链整合,其发展潜力和竞争力受到限制 。这种不平衡可能阻碍产业园区内部的协同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环境破坏、社会不平等和经济波动等挑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长期繁荣。在此背景下,绿色能源的引入、循环经济的实践以及社会责任投资的推广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不仅能够帮助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够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稳定,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一)引入绿色能源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增长,绿色能源成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减少碳足迹的关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报告,到 2050年,全球 80% 的电力需求可以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在这一背景下,引入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成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实现能源可持续的有效途径。例如,一项针对中国某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研究表明,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该园区能够减少年碳排放量约 2000t,节约能源成本达 5%。这不仅减轻了园区对环境的影响,也为企业提供了经济上的节省。


(二)实践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核心在于最大化资源效率,通过重新设计产品和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来减少废物。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这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因为信息技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效率。研究指出,通过实施循环经济策略,欧洲的一家 IT 公司能够在五年内将其废物减少60%,同时将能源效率提升 20%。在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范围内,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促进废物回收和再利用,降低原材料需求,从而减少环境压力并创造新的经济机会。


(三)推广社会责任投资

社会责任投资(SRI)强调在实现财务回报的同时,考虑投资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影响。对于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而言,推动 SRI不仅可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还能提升其品牌价值和吸引力。根据摩根士丹利的一项调查,84% 的投资者对社会责任投资持积极态度,而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为具有良好 ESG 记录的企业支付溢价 。通过引导资本流向负责任的企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不仅能增进环境和社会福祉,也能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


三、不同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张江高科技园区——绿色能源的引入与智能管理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中国上海,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园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绿色能源的引入与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方面。园区内部不仅大力推广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还通过构建智能电网系统来优化能源管理和消耗。


      例如,张江高科技园区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监测能源使用情况,实现了对能源需求的精准预测和调度。这种智能管理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还减少了过度消耗和浪费。据报道,通过这些措施,园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约 20%,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


(二)案例二:宁波・杭州湾新区——循环经济与产业协同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之一,以其在循环经济实践和产业协同方面的创新举措而著称。园区内部制定了一系列策略,旨在建立起一个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生态系统。


      一项重要的实践是园区内部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系统。宁波・杭州湾新区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一套详细的废物管理流程,不仅涵盖了日常的生活垃圾,也包括了电子废物、工业副产品等。这些废物经过分类收集后,被送往专业的回收和处理中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回收利用。例如,电子废物中的贵重金属被回收再利用,而工业副产品则成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


      此外,宁波・杭州湾新区还推动了产业链内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产业链联盟,园区鼓励企业之间共享资源、技术和信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互补和整合。这种协同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促进了园区内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宁波・杭州湾新区的这些实践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和产业协同,宁波・杭州湾新区展示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


(三)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位于芬兰首都,是一个典型的欧洲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该园区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了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水热泵技术,形成了一个高效、低碳的能源供应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通过构建一个智能能源管理平台,能够实时监控能源生产和消耗,优化能源分配,从而最大化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据统计,这一系统使园区内部能源使用效率提升了 30% 以上,显著降低了碳排放水平。


      此外,园区还积极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建设了多个充电站,鼓励园区企业和访客使用清洁能源驱动的交通工具,进一步减少了整个园区的碳足迹。


(四)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绿色、数字园区示范

      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是青岛重点功能区之一,管理面积为 34.92 平方公里。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面积约为 12.8 平方公里,均位于园区。青岛中德生态园于 2011 年 12 月开工奠基,于 2013 年 7 月启动建设。截至 2023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250 亿元,累计到账外资 16.4 亿美元,累计利用内资 353 亿元;注册市场主体 4000 余家,累计实现全口径税收47 亿元;规上工业累计实现产值超 868 亿元;累计 20 家世界 500 强项目、3000 多家国内外企业在此落户发展,形成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集成电路等多个引领性产业体系。


      园区重点特色是其在引入和扩大绿色能源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实践、实施智能管理、园区工业互联网和技术创新、推动社会责任投资以及建立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等方面的表现和贡献。


      园区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供给侧 结 构 性 改 革 为 主 线, 通 过 网 络、 平 台、 安全三大体系和新模式、新业态的构建,全面调研园区现有产业基础信息,充分掌握关键产业数据,以产业生态链条为主线,落实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模式和形式,促使支柱产业、典型企业进行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形成创新发展模式,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发展规范。


(五)案例对比分析

      在探索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时,通过分析张江高科技园区、宁波・杭州湾新区、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以及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实践案例,深入理解不同策略在促进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方面的效果及其面临的挑战。这四个案例分别代表了在中国和欧洲背景下,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并揭示了全球范围内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1. 特点分析

      (1)张江高科技园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案例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促进绿色能源使用和智能管理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集成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实施智能电网系统,张江园区不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还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高初始投资和技术研发对园区的财务和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2)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通过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共享,展示了产业协同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中的重要性。该园区的成功依赖于跨行业合作和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通过促进工业废物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不过,这种模式的推广需要克服行业之间的合作障碍以及提升公众和企业对循环经济价值的认识。


      (3)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

      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的综合能源系统和智能管理平台则体现了高度的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考量。该园区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和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推广电动汽车等措施,减少了整个社区的碳足迹。然而,如此复杂的系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资金投入,且对运营和维护提出了高要求。


      (4)青岛中德生态园

      园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特别是在推广绿色能源、循环经济实践和智能管理方面,青岛中德生态园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和成就。同时,通过与国家级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覆盖多方的治理机制,增强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合作深度。


      青岛中德生态园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高标准的生态建设和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对于促进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未来,园区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应持续关注和借鉴青岛中德生态园等成功案例的经验,不断探索和实施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应对环境和社会挑战,推动产业园区朝着更加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分析以上四个案例的特点得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应采取绿色能源引入、循环经济实践、智能管理应用等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措施,以确保数字经济产业园区高标准生态建设的实施。


      2. 对比分析

      通过对这四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共性和差异,详见表 1:


      技术创新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能源使用、资源循环利用上,还是在系统管理上,技术的创新应用都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作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循环经济实践特别强调了政府政策的引导和不同企业间的合作。


      资金投入和技术挑战是各个园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路径时普遍面临的难题。尽管长期效益显著,但高昂的初始成本和维护成本以及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仍是制约因素。

不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对比分析表

表 1 不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对比分析表


四、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建议

      1. 引入和扩大绿色能源使用

      (1)绿色能源评估与规划

      园区管理者需要对现有的能源结构和消耗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再生能源引入的潜力和需求。这包括评估园区内外部的自然资源(如阳光、风力、地热等)的可利用性,以及当前能源系统的效率和改进空间。基于这些评估,制定具体、可行的绿色能源引入计划,包括目标设定、技术选择、资金筹措和实施时间表。


      (2)投资与技术创新

      引入绿色能源技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初期投资。园区管理者可以寻求政府补贴、绿色投资基金和私人资本等多元化资金来源。同时,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参与到绿色能源项目中来,通过公私合作模式(PPP)共同分担成本和风险。此外,积极探索和采用最新的绿色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如高效光伏板、风力涡轮机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和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3)建立绿色能源生态系统

      园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形式的绿色能源,而应构建一个综合利用多种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系统。例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以及在可行的地区利用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此外,通过建立智能电网和储能设施,优化能源的分配和存储,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4)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需求管理

      引入绿色能源的同时,园区还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实施有效的需求侧管理。这包括采用节能建筑材料、设计高效的照明和空调系统以及引入能源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控。通过需求响应和负载管理策略,调节能源使用峰谷,进一步降低能源成本和环境影响。


      2. 促进循环经济实践

      (1)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和教育

      园区管理者应当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循环经济的概念,提高园区企业和员工对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工作坊和培训课程的方式,介绍循环经济的原理、好处和实际应用案例,激发园区内部对循环经济的兴趣和参与度。


      (2)推动产业链内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

      园区管理者可以搭建平台,促进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循环利用。通过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系统,企业可以发布资源需求和供给信息,如剩余原材料、废弃物和再生资源等,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匹配和利用。此外,鼓励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循环利用技术和产品,实现产业链的绿色闭环。


      (3)构建废弃物分类和回收系统

      园区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废弃物分类和回收系统,鼓励企业和员工进行废弃物的分类投放。可以引入专业的回收和处理公司,负责收集、运输和处理园区内的各类废弃物。同时,对于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资源,如纸张、塑料、金属和电子废弃物,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废物的最终填埋或焚烧。


      (4)采用绿色采购和供应链管理

      园区管理者应当推行绿色采购政策,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和产品,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此外,鼓励园区内的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遵守环保标准和循环经济原则,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5)推动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园区管理者应当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为循环经济实践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同时,可以设计激励机制,如减税、补贴和奖励,鼓励企业采取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措施,提升循环经济的实施效果。


      3. 实施智能管理和技术创新

      (1)建立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园区应引入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IoT)技术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使用数据,识别节能减排的机会。通过智能调度和优化能源配置,实现能源使用的最大化效率。例如,利用智能灯光系统和温控系统自动调节办公室和工作区的照明和温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2)促进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

      园区管理者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技术创新活动,如开发废物回收利用技术、生物降解材料和清洁生产工艺。通过设立创新基金、提供研发补贴和举办技术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潜能,促进循环经济模式的实践和发展。


      (3)推广智慧交通系统

      园区内部应推广使用智慧交通系统,如智能停车解决方案、共享单车服务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排放,提高交通效率。同时,鼓励企业和员工采用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园区的碳足迹。


      (4)实施绿色建筑和生态设计

      在园区规划和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和生态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园区通过利用自然光照、优化建筑外壳性能、安装屋顶绿化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减少建筑运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5)加强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

      园区管理者应建立一个综合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园区内的环境、能源、交通和产业活动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智能决策。例如,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和趋势,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节能减排策略。


     4. 推动社会责任投资

社会责任投资是一种在传统财务指标之外,还考虑社会伦理性标准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表现,还考虑其在法律遵守、雇佣习惯、人权尊重、消费者问题、社会贡献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表现。社会责任投资的目的是在追求稳定利润的同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地区发展贡献以及股东权利的行使等,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投资政策

      园区管理者应制定一套明确的社会责任投资政策,为园区内的投资活动提供指导。这包括确定投资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确立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和选择框架。此外,应将社会责任投资政策公开透明地传达给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投资者、企业和公众,增强园区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品牌形象。


      (2)促进绿色金融和环境友好型投资

      园区管理者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激励措施,如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减免和资金补贴,鼓励投资者和企业进行绿色金融和环境友好型投资。这包括在清洁能源项目、循环经济、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等领域投资。利用这些措施,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和企业。


      (3)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合作

      园区管理者应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和合作,定期提供园区的 ESG 表现报告,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贡献和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果。通过举办投资者大会、研讨会和路演等活动,展示园区的投资机会和社会责任实践,吸引对社会责任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


      (4)培育社会责任投资的生态系统

      园区管理者应努力培育一个有利于社会责任投资的生态系统,包括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和提供专业培训。园区可以与金融机构、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合作,共同推广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和实践,提高整个园区对社会责任投资的认识和能力。


      5. 建立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

      (1)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园区管理者需要通过广泛的咨询和讨论,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明确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些目标应当包含具体、量化的指标,如能源消耗减量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废物减量和回收利用率以及社会责任项目的实施效果等。


      (2)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结构

      园区应建立一个包括各方代表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审议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计划和项目。这个委员会应当具备高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确保每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在决策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意见和建议。


      (3)实施透明和开放的信息共享

      通过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进展报告和评估结果。利用网站、社交媒体和定期的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保证信息的可获取性和透明度,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


      (4)促进跨部门和跨领域合作

      园区管理者应当积极促进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等之间的合作,形成一个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网络。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研究和知识共享等方式,汇集各方的资源和智慧,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5)推行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评估和反馈机制,邀请第三方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评估过程。利用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各项政策和项目的执行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五、结语

      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包括引入和扩大绿色能源使用、促进循环经济实践、实施智能管理和技术创新,以及建立多方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通过对张江高科技园区、宁波・杭州湾新区和赫尔辛基智能清洁能源园区、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各项策略的有效性及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这些案例反映出,成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需结合园区特定的地理、经济和社会条件,采取综合性的措施。绿色能源的引入、循环经济的实践以及社会责任投资的推广成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施路径。此外,建立一个包含政府、企业、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治理机制,对于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作者: 吕占志,青岛中德生态园(国际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



上一篇:安宁产业园区获评“无废园区”
下一篇: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规划环评成功获批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