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自然资源厅就近日印发的《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
根据《规划》,面向2035年,辽宁将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全面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绿色、开放、智慧、富有竞争力的美丽国土,自然、人文和信息相融合的数字国土。
在农业空间安排上,辽宁将基于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和农业发展优势,巩固“四片一带多点”的现代农业空间格局。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县域统筹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等有力举措,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空间基础。有序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活动,推动辽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到2035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7601.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6250.67万亩。
生态空间方面,全省将全面落实国家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海岸带生态屏障保护要求,构建“两屏一带七廊”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筑牢辽东山地丘陵、辽西低山丘陵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海岸带和多级生态廊道体系建设。通过推动设立辽河口国家公园、明确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带等有力举措,进一步巩固提升辽宁省绿色发展优势。到2035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万平方千米。
从城镇空间安排上看,辽宁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充分发挥城市化地区的比较优势,增强辽中南城市群和沈阳、大连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提高沈大城镇发展轴和京沈城镇发展轴集聚发展水平,构建“一群双核两轴”的城镇空间格局,打造辽宁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到2035年,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1.3倍以内。
在海洋空间安排上,将着力打造陆海统筹、功能协调的海洋空间,优化形成“一核两翼五区”的海洋保护开发格局,推动海洋开发利用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支撑辽宁省从海洋资源大省发展成为海洋经济强省。到2035年,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07万平方千米。
此外,《规划》构建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整体保护的空间体系,通过塑造4条魅力景观带、提升9片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全面展现辽宁多元璀璨文化和雄浑壮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