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一个面积超110公顷的“巨无霸”型城中村改造!12月20日,《海珠区凤和(康乐村、鹭江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城中村改造按下“加速键”。
未来中大纺织商圈将如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康鹭片区如何与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协同发展?如何通过城中村改造塑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如何构建更加便捷畅达的交通体系?……规划进行了详细解答。
叠景路商办地块效果图
加快推进改造,亟须解决城中村各类难题
康鹭片区地处中大纺织商圈,是全国闻名的纺织产业中心,片区还紧邻中山大学,同时新港路沿线聚集了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意园、文化设施,形成了一条科技创新产业带。片区位于海珠区中部,北至新港西路,毗邻中山大学,南临新滘西路,东至广州大道南,西至瑞康路,地理位置优越,片区内有地铁8号线、10号线(在建)、11号线(在建)经过,设有鹭江站、中大南门站(在建)、五凤站(在建)、逸景路站(在建)。
但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城中村,康鹭片区外来人口混杂、布匹服装加工小作坊众多,城中村的问题突出复杂,亟须通过城中村全面改造释放存量空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腾退转移,通过近期综合治理、中远期全面改造,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片区人居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开发,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价值双跃升。
为落实国家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工作要求,深入贯彻广东省关于坚持“拆、治、兴”并举推动城中村改造提升的工作部署,广州市、区两级政府加快推进康鹭片区全面改造工作。
根据规划,康鹭片区改造范围内总用地面积为110.17公顷,总建设面积为377.98万平方米,其中复建面积237.98万平方米(含复建住宅130.09万平方米,复建物业107.89万平方米),融资面积127.23万平方米(含融资住宅97.24万平方米、融资产业物业29.99万平方米),政府统筹复建安置面积10.38万平方米(含复建住宅3.45万平方米,复建物业6.93万平方米),区域统筹公建配套面积2.16万平方米,保留及迁建建筑0.25万平方米。
据悉,片区全面改造将采用引进开发企业合作参与改造方式。结合康乐村、鹭江村现状建筑分布、难易程度以及村民意愿等因素确定改造开发时序,按照“民生先行、灵活分片、动态分期”的原则,整个更新改造分为四期,预计10年完成全部改造工作。
产业转型升级,布局“都市智纺+城央科创+活力消费”三大功能
本次规划为康鹭片区设定的发展定位是:国际时尚创新活力区,布局“都市智纺+城央科创+活力消费”三大功能。片区重点围绕“时尚提质”与“科创导入”实现双轮驱动,通过数字贸易、设计研发、时尚总部、都市工业推进商圈转型升级,通过打造创新综合楼宇推动产学研落地转化应用。
规划立足延续中大纺织商圈优势与产业生态的目标,提出“保留部分关键生产环节、分类施策重组企业结构、打造数字供应链平台、品牌集聚设计孵化”四大发展策略,构建都市时尚服装智造基地。引导康鹭片区种子企业原地保留升级,重点导入设计打版、小单快返等可满足产业上楼要求的小规模服装生产环节,通过裙楼布局生产功能+塔楼布局办公功能,实现垂直化空间最大化利用。基于与现状产业协同集中布局、优先安置、避免功能混用、用地条件满足产业上楼垂直布局四大原则,建议选择瑞康路沿线产业地块布局。
其他企业则结合意愿与保留价值,协同海珠区科工商信局五大试点园区及区内村园等产业载体,优先在海珠区域内转移;部分大规模生产、物流仓储等环节,往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清远市等周边区域有序转移。
与此同时,康鹭片区以中大产学研协同为核心,聚焦市场化合作程度较深、与片区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度较高的学科,重点围绕发展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三大方向。重点导入孵化器运营机构、初创企业、加速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等市场主体,引入公共产业台与科创服务机构,搭建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科创全链条,打造活力科创社区。
打造品质空间,地标建筑高度不超过250米
“片区现状总建筑面积约330万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增加约45万平方米;居住人口也将从13万人疏散到7万人左右。”市规委会上有专家表示,“从一系列指标来看,改造城市空间品质会大幅提升,这个项目做好了可以成为全国的示范。”
市规委会上透露,康乐村、鹭江村共有2856户,户籍人口6664人。但据相关部门统计,现状常住人口约13万人,人口密度很大。本次规划提出,改造范围内人口为6.65万人,规划总计容建筑面积为377.98万平方米。
片区城市设计提出的愿景是:创享智谷公园“尚”城,强调时尚产业、城市生活、自然生态的跨界融合,塑造一个面向未来、灵活多元的生产型产业社区。
建筑高度方面,将高强度开发区分散布置,地标高度不超过250米,补充广州天际线高度及丰富节奏。规划华盛南路塔楼聚集区以及瑞康路塔楼聚集区。公共空间方面,以大型开放空间与线性廊道,构成公共领域的空间骨架,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大型开放空间,梳理零碎用地,形成2分钟可达的口袋公园体系。
规划同时提出,打造新旧融合的城市文脉。溯源场地历史场景,打造24小时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走廊,沿文化走廊打造“凤仪五幕”——纯阳艺展、康公集市、龙舟巡游、极客大赛和国际时装节。
改造范围涉及1处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朝斗台的建设控制地带、2片地下文物埋藏区——康乐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区、客村-赤岗地下文物埋藏区。规划提出,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朝斗台、传统风貌建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2创意工坊进行原址保护;其他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洪圣古庙、罗氏宗祠、维昌罗公祠、车氏宗祠规划实施原址保护,李氏大宗祠、程氏宗祠实施迁建保护,其余三处保存好有价值的建筑构件。
对于两处地下文物埋藏,则在建设前做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构建畅达交通,形成“四线七站”轨道交通体系
本次规划提出,落实上位规划11条区域通道,提升片区与区域通道转换节点衔接。落实广州大道南快捷化改造方案,为保证南泰路逸景路东西贯通,在南泰路及逸景路交叉口采用广州大道南下穿,地面信号灯控方案。同时通过简易立交与定向匝道增加与区域通道的衔接,提升衔接效率。新增6个分离式立交,落实1处分离式立交和2处上下匝道,分离过境交通,提升节点效率。
轨道交通方面,形成“四线七站”的方案,站点800米覆盖率100%,站点密度2.1个/平方公里。“四线”为:26号线、8号线、10号线、11号线;“七站”为:鹭江站、五凤站、逸景路站、上涌公园站、中大站、规划站点1、规划站点2。同时增设轨道接驳巴士线路,加强片区与轨道的公交衔接。
慢行交通方面,落实新滘西路及广州大道南共3处立体过街设施,在广州大道南上新增1处人行过街天桥。同时通过二层平台、二层连廊,地下人行通道、轨道交通换乘长廊、地下商业街等方式构建多维立体慢行系统。
公服设施方面,规划公共服务设施309处,对比现行控规增加225处,计容建筑面积25.44万平方米。改造范围内配置90班幼儿园、138班小学、54班初中、54班高中,在满足改造范围内人口教育需求之余,根据《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可提供约18班小学(810个学位)、18班高中(900个学位)用于统筹解决更新单元内教育设施需求。
“本次片区改造涉及10个规划单元,总用地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面积很大。改造的目标和今后功能实际是高密度住居和产业区,必然会产生很强的交通负荷。”市规委会专家表示:“计划要用10年时间完成改造,交通的建设一定要与改造同步,不能房子建好了,路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