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500万吨LNG项目、中海油LNG二期、天能海洋能源装备等10个能源类项目成功签约;黄海新区综合能源产业创新联盟启动,共建产业生态圈;盐城工融汇创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达100亿元……
5月18日,2022江苏省新能源投资论坛在盐城开幕,在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时,一个个重大项目在线上与线下完成签约,为全省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风光”。
抓“双碳”机遇
“在国家能源局本月刚公布的2021年度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中,江苏省共有10个项目入选,充分展示了江苏省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能源装备工业体系。”论坛上,省能源局副局长吴爱琴带来好消息。
江苏是能源消费大省,新能源产业在江苏省有着厚实根基。据吴爱琴介绍,抢抓“双碳”机遇,江苏省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发电装机1559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4594万千瓦,占比29.5%。其中风电装机2237万千瓦,光伏装机2057万千瓦,生物质装机295万千瓦,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锚定“双碳”目标,“十四五”期间,江苏省规划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6600万千瓦以上。“省国信集团是作为省属主要能源集团,把新能源作为集团‘十四五’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力争到‘十四五’末,集团控股装机超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50%,成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领跑者和示范者。”省国信集团总经理董梁表示。
论坛上,省国信集团和盐城国投集团达成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在滨海港建设综合能源基地,包括总投资70亿元的国信滨海港LNG接收站项目,总投资96亿元的高效清洁煤电百万机组项目,总投资超150亿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以及光伏项目。
与绿色同行
天时地利人和,此处“风光”无限。除了省内合作,新能源产业还见证着央企及外省企业投资江苏的决心与信心。
中海油LNG二期项目,由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投资,总投资达100亿元,新增1000万吨LNG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项目,新上10座27万立方米储罐、2座LNG码头、1个装船码头及专用航道。
黄海新区综合能源智慧管理中心项目,由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和滨海港工业园区共同建设,先期以黄海新区零碳建设为抓手,打造零碳园区的示范样板和国际标杆。
天能海洋能源装备项目,由珠海港集团投资10亿元,新建厂房约7万平方米,建设大型海上15-20MW风电塔筒、管桩生产线,年产5万吨塔筒、管桩和6万吨吸力桶、四脚导管架。
新能源强省,离不开众人拾柴,一个个项目落地,激发大家“与绿色同行”的动力。
“国家电投融入江苏,矢志不渝地在这片热土上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国家电投江苏公司副总经理尹飞介绍,仅仅在盐城,国家电投产业涵盖港口、航道、光伏、风电、综合智慧能源等众多领域,装机容量达358.66万千瓦,占公司总装机容量约70%,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累计利税超过40亿元。
4月19日,中国海油南京空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和“油气电”综合能源站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投产运营。“助力江苏打造首个绿能机场,中国海油统筹上下游产业链,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
补行业短板
全国“风光”看江苏,江苏“风光”看盐城。一句业内俗语,道出了论坛选址盐城的原因。“盐城绿色能源资源禀赋优越,沿海风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充足、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潜力巨大,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盐城市市长周斌介绍,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串联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盐城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也是江苏唯一的清洁能源高比例消费试点示范城市。
用好资源“聚宝盆”,端起绿色“金饭碗”。此次论坛选址盐城,也将“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这一命题抛给了盐城。在此背景下,黄海新区综合能源产业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联盟由滨海港工业园区管理办作为牵头单位,联合滨海县政府、响水县政府、省国信集团、国网盐城公司、国电投江苏电力公司、中海油江苏天然气公司等单位共同成立。联盟将以国家、省市政策及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有关科技资源,推动能源项目科学合理快速落地。
创新解决资金难题,论坛上成立的盐城工融汇创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基金存续期7年,主要投向盐城市的优质新能源产业、清洁能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