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以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为例,从新技术产业出发梳理规划、空间设计的集成性、人性化、灵活性的特点。
1、项目概况
随着产业演变速度加快,我国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正面临着严峻考验。产业园定位雷同、重复建设、成为变相的房产开发,产业聚集效应差强人意,或徒有概念、忽视环保,或土地用途问题日益增多。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聚焦新旧动能转换,突出高效节能、先进环保、高精尖端新兴技术产业特色。项目由潍坊潍州城建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总投资5亿元,建设用地面积5.33万m2,总建筑面积9.2万m2,地上建设1栋12层研发楼、4栋2层研发厂房和1栋1层机械加工厂房,着力引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新兴高端产业项目和高成长型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打造集科研、交流、展示、生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发展平台和高精尖企业孵化基地。
整个产业园的设计规划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项目主创孙耀磊建筑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生产环境的要求越来越标准化、模块化,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更加得到关注。”一切的生产力来源于人的思维突破,科研办公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是设计灵感的主要来源。设计中,在管理区、公共交流区和标准厂房系统设置共享配套设施,包括展厅、咖啡厅、餐厅、休息厅、接待厅等,并在园区内部构筑中心景观大道连接整个园区的功能空间并向外辐射,形成一个良好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场所,这是规划和布局的整体内核。同时,该项目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展现潍坊产业强市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城区重点项目,整体的外观设计和内在的结构梳理至关重要。
2、规划设计
在潍坊节能环保孵化产业园规划之初,希望通过“筑巢引凤”把国内高精尖产业引入潍坊,打造一个聚拢当地高科技企业的产业园,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以及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之上,规划指标与产业策划方面,业主给设计提供了一定自主性和自由度。要打造潍坊城区地标式的产业园环境,首先要确定功能规划。设计团队研究了国内知名的产业园,结合项目特点划分功能区,形成从研发到生产相结合的整体产业功能空间。首先是管理区,设计中把办公和研发单位集中在产业园主楼;其次是公共交流区,主要提供共享服务设施;最后是运营生产的标准厂房生产区和基本配套设施。从整体规划来说,基本的结构模式为“一环一中心”,通过一个交流环廊连接研发大楼和配套服务设施、4栋高精尖加工厂房和1栋以机加工为主的厂房。
3、空间设计
3.1 游刃有余,灵活机动
不同于很多园区最初宽泛的定位,该项目建成后将着力引进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新兴高端产业项目和高成长型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产业群落。设计从规划角度出发,每一个进驻厂家的需求条件被集成为一个方盒子功能空间,再把这些空间置于整个产业园中,预留一定冗余度,方便后续改建,以适应不同产业的要求。设计既要考虑通用性,也要考虑差异化,根据不同产业的要求预留不同的接口。例如,生物医药企业要求洁净的医药生产环境,需要通过洁净墙板、空调系统实现,设计为屋顶的升级改造预留了空间,同时在每两个模块交接部分设置了集中放置洁净设备的区域;结构设计方面,按照 400kg/m2承载力计算,达到整个生物医药生产的结构极限;电力负荷方面,电力工程师也进行反复的研究,达到生产对电力的需求。
按照不同功能的特点及园区的使用人数,将测算数据与相关功能结合来确定空间尺度,最后将厂房依照通行的标准模块进行划分。设计为厂房注入了更多灵活性,将四栋厂房进行模块拆分,每栋厂房分成了两个部分,可根据单位规模选择整体使用或者物理分隔展开使用。每栋厂房按照两个大层、四个小层来设计,两个大层是8m层高的中试车间和厂房,四个小层是在每个8m厂房旁边设置两个4m层高研发办公配套设施。
3.2 内外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设计中将展厅、公共设施集中设置在研发办公区,让每个入驻企业都有非常完备的办公生产环境。若为每一个企业都配备完整的功能设施,不仅占用更多空间,后期运营成本也比较高。因此,设计师整合了功能模块,强调不同企业之间的共享、共赢、共创。公共部分设置了2层近 2 000m2的展厅,作为企业接待中心。每个厂区均有独特的展示空间,人们进入企业之前可先参观展厅,再进入接待室会谈,也可选择在咖啡区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接待展示流程。除此之外,共享的景观绿地在打造美好办公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这些公共服务设施都由园区统一管理,作为每栋厂房的硬件保障,既减轻了运营压力,又满足了企业的基本需求。
在交通道路方面,设计非常注重园区的安全建设问题,景观建设和建筑布局相互结合,共同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园区交通保证人车分流,外环保证物流畅通,内环打造人与人的交往空间,让研发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获得充分的交流沟通。内部道路的设计是管理模式和设计模式的充分整合,一 方面将内部人员和外部车辆进行分流,保证了各自的安全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将消防环路进行景观化设计,与建筑布局相互融合。
在厂房与厂房之间设有屋顶平台连廊,在其一层设计了半室外休息区,方便人员休息和交流。空间的复合利用一方面体现在地下空间地上化,把餐厅和厨房空间设置于地下,以两个下沉庭院保证自然采光和通风,并进行整体景观设计,提供多层次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在展厅上方设置屋顶花园,同时在每一栋厂房的办公模块与研发楼的每一栋标准层均设置了公共交流空间,形成了多层级、丰富的交流体验。
4、技术措施
(1)绿色环保的装配式建筑
整个园区采用装配式建筑体系,外墙板采用整体装配化设计,通过工厂预制生产、运输到现场后进行快速组装和拼接,不但加快了施工速度,而且能保证每一块板的生产精度。
(2)简洁的材料与舒适的色彩搭配
在孵化车间的设计上,机加工厂房为24m无柱空间,屋顶采用轻钢结构,其他部分为混凝土结构,外围护结构采用一体化彩钢板,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对于金属质感的彩钢板,设计师和万事达进行了整体研发,每块板的高度都达到了设计标准,宽幅达到 1.2m、最大高度达到8m,且尽量减少拼缝,体现了高科技产业的技术特性。同时在外立面、内庭院的立面上,根据不同空间彩钢板呈现出不同的凹凸变化,使建筑更具有识别性、丰富性。
整体园区建筑群呈现高调银灰色,在设计推演过程中发现金属板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眩光,所以经过多轮调色,设计团队与万事达确定了外饰面板的颜色,使得灰色在保证金属板独特魅力的同时,与园区环境相协调,营造一种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
5、结语
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产业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从工业建筑到后工业建筑,从生产型工厂到智能型产业园,新的产业园区设计既要体现新时代工业的产业特征,又要体现人文性、可持续性。(作者:孙耀磊 张俊彦 应慧珺 李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