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各地谋篇布局的高频词。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绘制出湖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意见》共提出六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其中,提出力争未来五年,湖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14%,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逾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18条具体举措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目标:力争未来五年,湖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超14%,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提高到8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逾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全面优化,单位GDP能耗下降10%以上,全力创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导区、世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核心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示范区,加快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意见》共提出六个方面、18条具体举措,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
在激活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上,强调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方面,将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健全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同时,全省还将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方面,将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营造鼓励创新良好生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意见》要求省直相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各市州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还将开展实施意见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深度研究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及时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典型做法,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共同推动意见顺利实施。
科技、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意见》中“创新”一词被提到25次,要求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激活科技创新核心要素方面,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力争再创建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30家以上,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200家以上,新型研发机构达到600家以上。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为指引,建立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每年开展15项左右跨学科颠覆性技术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每年突破30项左右优势领域关键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每年组织300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力争湖北省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万亿元。
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意见》提出“三箭齐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启动新一轮万企万亿技改,突出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加快实施数化湖北行动,推动算力、存力、运力、绿色电力“四力”倍增;深入实施供应链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做大做强重点领域供应链平台;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30个“两业融合”标杆产业集群。提出力争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50%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上云覆盖率超过75%,力争培育3家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
在新兴产业方面,《意见》提出健全“链长+链主+链创”机制,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5%。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和未来空间为主攻方向,在湖北省具有创新优势和产业基础的重点领域,布局实施8大重点工程。
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意见》指出将实施人形机器人突破工程、6G创新发展工程、高端AI芯片提升工程、量子科技攻关工程、脑机接口融合工程、合成生物引领工程、基因和细胞治疗策源工程、氢能与新型储能筑基工程,让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能源和未来空间成为主攻方向。